当前位置:首页 > 清风日志 > 详细内容
读读梁衡先生
发布时间:2011/6/12  阅读次数:6971  字体大小: 【】 【】【

  



                



我非常喜欢读梁衡先生文章,先后在我的网站上转载了《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乱世中的美神》《假如毛泽东去骑马》等等佳作 。梁衡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大家。他是“一位肯动脑很刻苦,又满怀忧国之情的人。他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对民族的忧心。更为难得是他总能将这种政治抱负化为美好的文学意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种意境的人,除梁衡外尚无第二人。”(季羡林先生语)这是对梁先生的最恰当的评价。

下面摘录一些梁先生代表作中的精彩片段。

《觅渡,觅渡,渡何处》

  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秋白就是从这里出发,到上海办学,后来又在上海会见鲁迅;到广州参与国共合作,去会孙中山;到苏俄去当记者,去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到九江去主持“八七会议”,发起武装斗争;到江西苏区去主持教育工作。他生命短促,行色匆匆。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裙,独上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但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

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将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

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

文革中张闻天被流放到广东肇庆一个叫牛冈的地方,“虽文革之乱,仍不废鸡犬牛马。所以他常于夜半凝神之时,遥闻冷巷狗吠之声,而奋笔疾书,却又雄鸡三唱,东方渐白。”最后留给我们一部“光芒四射,英气逼人的《肇庆文稿》”。
士穷而节见,他已经穷到身被欺,名被辱,命难保的程度,却不变其节,不改其志。

张闻天一生三次让位,品高功伟;但又三次受辱,长期沉埋。但他一辱见其量,有大量,从容辞去总书记到基层工作;二辱见其节,有大节,不低头不屈服,转而潜心研究经济理论为治国富民探一条路;三辱见其志,不改共产主义大志,虽为斗室囚徒,却静心推演社会进步之理。辱之于他如尘埃难掩珠玉之光,浮云难遮丽日之辉。

凭子吊子,惆怅我怀。寻子访子,旧居不再。飘飘洒洒,雪从天来。抚其辱痕,还汝洁白。水打山崖,风过林海。斯人远去,魂兮归来!

每当夜深人静,繁星在空,他披衣揽卷,细味此生。他会想起在苏联红色教授学院时的学习,想起在长征路上与毛泽东一同反思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想起庐山上的那一场争吵。毛泽东比他大七岁,他们都垂垂老矣,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吵出个结果,而国家却日复一日地政治混乱,经济崩溃。是党的路线出了毛病,还是庐山上他说的那些问题,今犹更甚。归纳起来就是三点:一是滥用阶级斗争,国无宁日,人无宁日,无休无止;二是不尊重经济规律,狂想蛮干;三是个人崇拜,缺乏民主。他将这些想法,点点所得,写成文章。这些文字已是红叶经秋,寒菊着霜,字字血,声声泪了。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秀面香腮和羞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少女的李清照少妇的李清照中年的李清照老年的李清照,从青州从建康从乌江镇从温州从金华向我走来向所有喜欢她的读者走来……


《<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

奴隶制度造成人的奴性,封建制度下虽有‘士可杀不可辱’的说法,但还是强调等级、服从。进入资产阶级民主社会,才响亮地提出平等自由。中国封建社会长,又没有经过彻底的资本主义民主革命,人格中的奴性残留就多,直到现在许多人还在变着法媚上。对照现实,我们更感到范仲淹在一千年前坚持的独立精神的可贵。

有的官员,专门研究上司所好,媚态献尽,惟命是从。上发一言,必弯腰尽十倍之诚,而不惜耗部下百倍之力,费公家千倍之财,以博领导一喜。

鲁迅就曾痛斥中国人的奴性,一个人先得骨头硬,才能成事,如果他总是看别人的脸色,他除了当奴才还能干什么?做人就应该“宠而不惊,弃而不伤,丈夫立世,独对八荒”。

治国先治吏,历来的政治改革都把吏治作为重点。一个政权的腐败总是先从吏治腐败开始。官吏既是这个政权的代表和既得利益者,也就成了最易被腐蚀的对象和最不情愿改革的阶层。只有其中的少数清醒者,能抛却个人利益,看到历史规律而想到改革。

好文章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全部知识和阅历的结晶,是他生命的写照……只可遇而不可求。因此一篇好的文章……不是随便就有的,它要综天时地利之和,得历史演变之机,靠作者的修炼之功,是积数十年甚或数百年才可能出现的一个思想和艺术的高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年易过,好文难有。

  

附:

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普京独行在空旷的大街上

教材的力量,跨越百年的美丽,觅渡,觅渡,渡何处

假如毛泽东去骑马

肢体导演张艺谋

乌梁素海 带伤的美丽

乱世中的美神

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

晋祠

《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

一棵怀抱炸弹的老樟树

周总理手植腊梅赋

南湖红船赋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2]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