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谈天说地 > 详细内容
中国人有14亿,为什么我们还要这么着急生孩子?
发布时间:2021/6/1  阅读次数:826  字体大小: 【】 【】【

编者按: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至此,“三孩政策”终于出炉。为什么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我们要选择鼓励生育?我们的人口政策曾经走过怎样的历程?提高生育率的难点在哪里?解决方案如何?凤凰网财经《财知道》栏目梳理国内外人口历史资料,对中国人口政策进行深度解读。

文/厚沙 小鲁 小朱

1980年的3月下旬到5月上旬,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中央书记处委托中央办公厅,连续召开了五次座谈会,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人口。

当时,全国人口接近10亿,社会上充满了对于人口膨胀的担忧,住房困难、生活必需品供给紧张、亟待回城的大批知识青年也让就业压力陡增。

在座谈会上,有的人颇为激动,讲全世界不到五个人就有一个中国人,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口?应该来一个“急刹车”。

会下甚至有人问当时参会的计划生育决策制定者之一的田雪原:

搞一个“无婴年”行不行?

41年之后,全国人讨论的话题已经变成了:

“一年才出生1200万(超过比利时全国人口)怎么行?我们还能在人口第一大国的位子上坐多久?”

人口,从当年的负担,已经变成了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01、“中国再也经不起一次人口失误了

2005年,北大人口所的穆光宗教授在第一届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4年的一天,穆光宗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一位素昧平生的长沙市某企业女工的来信。

这位女工在信中说:“一年多前,我们的独生儿子不幸患恶性肿瘤,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年,我四处奔波,吃药治疗,争取再孕,可年龄大了,再生育无望。永远没有了自己的亲骨肉,家庭永远没有了快乐,常常是两人相对无言。”

“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更凄惨的呢……”

讲完故事,穆光宗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现行的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此同时,人口安全的系数在降低,人口发展的风险在积累。”

而就在同一年,在日本,低生育率问题已经上升到种族灭亡的高度。日本的《朝日新闻》在当年发出警告称,如果按照当时的生育率水平,200年后日本将因人口的极度减少而出现种族消亡。

看到日本这条新闻后,南开大学人口所的原新教授也给中国未来300年的人口增长做了一个测算。

算出来的结果吓了他一跳:假如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持续稳定在2000年政策允许的总和生育率水平1.46(部分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甚至更多),到2300年人口将只剩下7500万;如果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超低水平1.30,到2300年人口则只剩下2800万!

“哪怕是微小的人口负增长,只要维持时间足够长,都是人类的灾难。”

天风证券的刘煜辉更是一针见血:人口问题归根到底是个数学问题,就和买股票一样,“10块钱的股票跌一半到5块,5块再跌一半到2块5。但2块5要涨一倍才到5块,5块再涨一倍才能到10块。”

以此类推。

“90后比70后少一半,10后又比90后少一半。所以只有10后都生四个,到2030后才能恢复到90后的年轻人状态,只有30后都生四个,2050年后才能到70后的年轻人状态。”

人口非小事,如今回过头去看,2005年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学者开始为中国人口的增长而担忧了。但实际上,直到10年后的2015年年底,一胎化政策才正式废除。

在这10年里,我们的人口观念经历了从“计划生育”到“放开限制”的快速转变,直到最近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如何提高生育率”已经成为全国各界都在讨论的话题。

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生更多的孩子。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口难题。

就像当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邬沧萍教授所说的那样,“中国再也经不起一次人口失误了。”

02、中国呼唤新生

日本的安倍说少子化困局是国难;普京说俄罗斯的命运和历史前景取决于人口;韩国一直在担心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消失的国家……

凤凰网财经《财知道》发现,《柳叶刀》上曾经发表一份对本世纪人口195个国家的人口预测。他们分析称到本世纪末,全球人口将达88亿,这比联合国目前的预测的110亿少了20亿。

“即使是印度这样是超级能生的国家,人口数量也将减少1/5左右。”

总和生育率(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已经跌到1.3的我们,当然更在呼唤新生儿,人口生育率下降所带来的紧迫感与日俱增。

我们有14亿的人口,为什么还要这么着急地需要生孩子?

除了前文所说的为了避免长期可能出现的人口危机之外,更现实的原因是我们的经济需要人口来支撑。

从中国历史看,人口增长往往是盛世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莫不是人口高峰。从国际上看,印度被不少人认为发展潜力巨大,无非是其巨大的人口规模和非常年轻的人口结构。

任泽平说,2015年印度人口年龄中位数仅26.7岁,而中国、美国分别为37.0、37.6岁。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达50岁,而美国、印度分别为42.3、37.5岁。

养老金缺口是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中国,只用18年。人口学家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这意味着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未富先老”让我们的养老金体系一直紧绷。社科院预测从2023年开始,养老保险当期结余开始下降,到2028年当期结余首次出现负数-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坠落到-11.28万亿元。

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找到可以替代人口的资源。

有的人说,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多生产机器人,是不是就不需要为生育率操心了?

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回答地很直接:不行。

“因为机器人没有需求。”

机器人不用吃饭,不会逛街,最关键不用买房,还怎么拉动经济?

03、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了?

我们呼唤新生儿,但关键是谁生?

答案当然是育龄妇女生。

由于我们的人口基数大,目前还有3亿多育龄妇女,每年能够保持1000多万的出生人口规模。

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隐忧是,从2016年到2019年,我们国家的主力育龄妇女数量分别减少了194万、264万、398万、331万。在未来十年,中国处于22岁到35岁育龄高峰年龄段的女性相比现在将锐减30%以上。

没有母亲,就没有孩子。随着主力育龄妇女数量的减少,新生儿数量的减少是一个必然。

不仅育龄妇女数量在减少,人们的生育时间也在推迟。

1990-2015的16年间,中国人的平均初育年龄从24.1岁推迟到了26.3岁,主要初育年龄从20-27岁推迟到22-29岁。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了?

凤凰网财经《财知道》问了一些身边的育龄妇女,得到的答案各种各样:

有的人反问:“要孩子?花钱多少不说,你能在医院建上档吗?”

有的人诉苦:“生得起养不起,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受苦”

有的人说,“房价就是最好的避孕药。”

归根结底,还是生孩子的成本太高。

在中国,把一只“吞金兽”养育成人需要花多少钱?

2005年,社科院在一份报告提到:中国普通家庭将一个孩子养育成人需要花费49万元。其中除了基本的生活医疗费用,剩下的全是教育经费。

到了2016年,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文章中做了一个测算:一个普通家庭含辛茹苦的养大一个孩子,至少得花70万左右。而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至少200万以上。

有媒体给出的文章标题很有意思:

养一个孩子,消灭一个百万富翁。

这个答案和梁建章最近给出的建议不谋而合——生1个孩子奖励100万。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仔细推敲之后的结果。

每提高相当于1%GDP的支出用于家庭补贴,就会使生育率提高大约0.1个孩子。如果中国需要把生育率从现在的1.1提高到日本1.3-1.4的水平,需要花费GDP的2%,如果中国需要把生育率从现在的1.1提高到发达国家平均1.6的水平,需要花费GDP的5%,提高到更替水平2.1,需要花费GDP的 10%。

去年,中国的GDP刚刚超过100万亿,10%就是10万亿,如果按照中国每年需要多生1000万的小孩来计算,每个小孩需要给予差不多100万元的奖励。

利用财政给生孩子的家庭补助,是不是在变相地征收“不生育税”?

梁建章说,不能这么算,因为“税收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实际是生小孩的人补贴了不生小孩的人,补贴生小孩的人只是纠正了这种不公平。 ”

梁建章还特意算了一笔账:一个人一生能赚600万,交20%的税就是120万。“一个普通人一生对国家财政和社保的贡献肯定超过100万,所以即使拿出100万给每个孩子,也并不有失社会公平。”

04、如何解决人口难题?

究竟如何才能将生育率提升,一直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从全世界的经验来看,法国算是比较成功的国家——1993年,法国的总和生育率创下了历史最低,下降至1.66,但经过一系列的鼓励措施,2018年,这一数字回升到了1.88。

凤凰网财经《财知道》梳理法国鼓励生育的政策,可以概括为“放假、发钱、请保姆、男女平等、移民”五个词。

放假:设置16周产假、11天男性陪产假和1年的夫妻共享育儿假。相比之下,我们的法定产假为14周、无育儿假。

发钱:涵盖出生、养育、托幼、父母收入损失等多方面,2015年法国家庭福利开支占GDP比重达3.7%。

请保姆:法国的儿童托幼服务体系齐全,包括:集体托儿所等集体接待机构、幼儿园助理等家庭接待机构;保姆等家庭看护、“娱乐接待员”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法国家庭津贴基金(CAF)都会提供资助,如请保姆到家中照顾孩子,雇主最少仅需出15%的费用。

男女平等:2019年法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50.2%,男女劳动参与率差距仅为9.5个百分点。只有让女性获得工作和晋升的机会平等,才能解决女性在生育方面的后顾之忧。

移民:移民占比约10%,其中45%来自非洲,其中来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的移民占比为12.9%、12.1%、4.5%,北非移民生育率较高,为法国生育率回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鼓励生育政策所实施的时间点非常重要,鼓励越早,效果越好。和法国一样,同样大力鼓励生育的日本就因为错过了调整生育政策的最佳时期而效果寥寥。

对于我们来说,人口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但好消息是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工具。

比如,我们的生育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我们的户籍政策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我们的休假制度还有很大的完善余地……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工具箱”只有打开才能是工具箱,否则就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禁闭室。

我们还有很多的年轻人在996,我们还有很多的年轻人没有房子,我们还有很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和孩子分居两地……

只有让这一代人有更多的获得感,才有生育下一代的意愿。


延伸阅读:

放开三胎后,能迎来新的生育潮吗?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很大可能不会

据新华社报道,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要求,要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放开“三胎”立即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从2011年11月起,中国各地开始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到2013年12月,中国开始了单独二孩政策时代;再到2015年10月,全面二孩政策也最终推及开来。

为何要在现阶段进一步要放开三孩政策?背后具备了哪些现实条件和综合考量?如何才能让三胎政策真正落地?5月31日,红星新闻就此独家对话了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




现阶段放开三胎政策是必须吗?
专家:生育率、出生人口连年走低,三胎已势在必行

“在现阶段放开三孩政策,首要考量的因素,是我国生育率持续低迷,少年儿童占比仍处在较低水平。”陆杰华说。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比2019年的出生人口1465万减少265万人,下降18%。而实际上,我国出生人口已从2017年以来就已经“四连降”。

同时连年下降的还有我国的总和生育率指标。根据调查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孩子数量)数据为1.3。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此前曾撰文表示: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1.5的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在2018年和2019年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495和1.47。5月1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七普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回复红星新闻记者提问时曾表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

从儿童占比来看,陆杰华指出,受二胎政策影响,我国0-14岁儿童占比在2020年达到了17.95%,较2010年上升1.35个百分点。但从整个人口结构来看,这一数据仍占比不足,我国人口结构问题依旧突出。

基于以上现实考量,陆杰华认为,由于我国生育率和出生人口已经连年走低,尽管二胎政策和优生优育政策让儿童占比有所回升,但这一力度仍旧不足,因此进一步放开三胎已是势在必行之举。


三胎政策应尽快落地
否则将错过人口发展转型期的好时机

在陆杰华看来,当下让三胎政策尽快落地,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育率的回升,缓解人口结构问题,使得儿童占比有一定提升;另一方面,从社会长远来看,还将有助于我国抵抗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到来,并让我国的人口红利持续更长时

“一方面是我国老龄化问题已经较为突出,另一方面是我国劳动力数量占比下降趋势明显。”陆杰华分析指出,以上两大人口结构问题在当下均较为突出,因此如果三胎政策不及时落地,那么将错过人口发展转型期里的好时机。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人口年龄构成来看,我国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较2010年下降6.79个百分点。因此,陆杰华认为,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尽管当前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仍占比较高,但比过去已经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如果没有及时的人口补充,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劳动力人口或将进一步减少,人口红利也就将逐步推出历史舞台。

与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相对应的,是老龄人口占比的提升。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则上升5.44个百分点。

因此,陆杰华表示,老龄化问题也是接下来我国人口结构将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缺乏及时的劳动力和新增人口补充,人口负增长问题会加速到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我国人口总量庞大,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三胎政策放开后会迎来新的生育潮吗?
专家:很大可能不会出现


在三胎政策落地之后,我国是否能开启新一轮生育高峰?陆杰华对此表示:“按照我们的预估,三胎政策后很大可能不会引发一次新的生育潮。”

实际上,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陆杰华表示,尽管出生人口有一定幅度回升,但实际并未迎来此前预估的生育高峰和二孩堆积现象。同样,陆杰华表示,放开二胎没能迎来理想的生育高峰,放开三胎也很难出现新的生育大潮。

“从生育主体的意愿来看,目前放开生育的重心仍是家庭二孩。但由于二孩尚未迎来预期生育高峰,因此要在二孩基础上再生三孩的意愿或许并不会太强烈。”陆杰华分析指出,无论是从生育三胎的基数、体量、规模占比来看,还是生育三胎可能的预期来看,出现生育新高峰和三胎堆积的概率并不搞。

那么,是什么限制了年轻人的生育欲望?陆杰华分析指出,最大原因在于当前的生育成本过高。除了生育成本外,陆杰华表示,目前作为生育主体的80后、90后,受新思想的影响,生育观念也有所变化。“年轻人的人生目标开始趋于多元化,生育已经不再是人生必选项。”因此,陆杰华认为,传统婚恋和生育观念的转变,也是限制当下适龄人口生育的一大重要因素。

“而从整个社会来看,我们过去人口越少越好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这也是限制人口增长的一大问题。”陆杰华告诉红星新闻,过去我们认为庞大的人口数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负担,但实际上,我们如今面对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要比人口数量的问题更严重。因此,不彻底扭转这一观念,生育潮的到来仍将是一大难题。

三胎要“出生”,应该怎么做?
专家:完善生育配套措施、保障女性就业权利

陆杰华告诉红星新闻,放开三胎政策只是鼓励生育的第一步。而真的让三胎“生出来”,首先应该反思的是,在二孩生育放开后,我们为何没能实现生育高峰的问题。

实际上,从1992年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低于2.1(达到人口更替水平值),至今已近30年。而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落地5年后的2020年,生育率仍处在1.3的水平,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也曾公开表示:“1.3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在陆杰华看来,二胎政策背后所反应出的生育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如今已经成为放开三胎政策必须要考量的现实问题。

要保证三胎的落地,陆杰华认为,首先需要完善生育配套措施,出台更细致的家庭生育友好政策,同时建立起服务全社会的托幼服务,降低教育成本,这才能免去一个家庭生育三胎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陆杰华表示,作为生育本身的女性权利保证,也是三胎落地的基础。因此,陆杰华指出,要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来保护女性的就业权利,免去其面对的不公平社会职业竞争。“如果这些综合性问题不解决好,那么就很难释放出预期的生育率。”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特别提出了婚嫁、年轻人婚恋观等问题。其中明确指出: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这些问题是否与三胎落地有关?陆杰华对此表示,当前我国婚恋文化中,年轻人婚恋意愿低,结婚后趋向不生育或少生的现象比较明显。因此,改变其婚恋观念,让更多人勇于选择婚姻,勇于生孩子,其实是提高生育率的一个先决条件。

此外,也有声音认为,当前由于学制过长,导致女性毕业后就以进入晚婚晚育的状态,这也是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声音建议,要放开生育,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学制。

就此说法,陆杰华回应红星新闻指出,从现实来看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但缩短学制和生育意愿的提升存在多大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在陆杰华看来,无论是修改学制还是改变年轻人的婚育观念,是一项长期持续的政策推动。但现阶段的首要任务,陆杰华认为,依旧是完善友好的生育环境,为女性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才是重中之重。

推荐阅读: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多只母婴股大涨 业内:将缓解奶粉行业价格战




“六一”儿童节到来前夕,三孩生育政策现重大进展。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今日(5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消息一出,股市躁动,尤其是奶粉行业和母婴行业,多只相关个股尾盘大涨或者冲击涨停。那么,三孩政策对于奶粉行业影响究竟如何?

多只奶粉、母婴股尾盘大涨


5月31日三孩政策发布当天,A股和港股市场多只相关概念股现异动。

在A股市场,多只乳业和母婴用品相关个股尾盘大幅上涨:贝因美(002570,SZ)当日尾盘冲击涨停,并以8.09%的涨幅报收;从事母婴商品销售及相关业务的爱婴室(603214,SH)尾盘大幅上涨,并以7.02%的涨幅报收;从事母婴产品和服务的金发拉比(002762,SZ)、从事“玩具+互联网教育”双主营业务的高乐股份(002348,SZ),两只个股5月31日双双以涨停报收。

此外,港股相关概念股尾盘也出现大涨。例如,好孩子国际(01086,HK)大涨30.89%。

三孩政策对于相关行业影响如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今年4月底就曾经有投资者就多胎放开投资机会相关布局向金发拉比进行提问,当时金发拉比方面回应称,公司在婴幼儿消费品行业品牌经营20多年,对国家在人口、生育、母婴行业等方面的政策一直以来保持高度关注。虽然现在暂未看到国家正式发布的有关放开多胎的官方政策,但当前我国面临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假如国家放开多胎政策,这无疑将是母婴行业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5月31日下午,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三孩政策的推出,对于整个儿童食品行业、母婴行业等来说都将带来整体的利好。但从目前消息来看,推出三孩生育政策后,在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方面,未来各个省份可能不太一样。同时,从最近一两年的情况来看,三孩政策对于相关行业的利好可能暂时不会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奶粉市场总容量有望提升

受新出生人口连续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近两年的乳业竞争日趋激烈。万德数据显示,以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来计算,A股共有13家乳品上市企业。13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2020年扣非净利润实现正增长,但也有8家出现下滑,占据了大多数。

13家公司中,去年扣非净利润增幅最大的公司为妙可蓝多:公司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4457万元,相比2019年的亏损1219万元扭亏为盈。

此外,伊利股份、新乳业、天润乳业和光明乳业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增幅均不超过6%。而5月31日尾盘大涨的贝因美,公司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4.82亿元,2019年公司同样亏损1.38亿元。

不过,从今年一季度来看,乳品上市公司业绩有好转迹象。13家企业扣非净利润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熊猫乳品和燕塘乳业增幅分别为28724.41%和1222.97%。

眼下的三孩生育政策,对于乳业影响如何?


5月31日,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孩政策的推出,对于整个人口出生率将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这对于整个婴儿配方奶粉行业来说也将是极大利好。具体来说,一方面将促进整个奶粉行业总容量的提升;第二,将促进整个奶粉行业竞争格局更加良性;第三,将有利于减缓企业之间的价格战;第四,相关政策出台后,有利于提振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奶粉企业的信心。

浙商证券则认为,若全面放开生育,奶粉市场空间预期有望大幅改善。行业量稳、价增背景下,以中国飞鹤、澳优等为代表的头部奶粉企业依托在超高端/高端领域的深耕经验、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已建立的品牌势能,有望率先受益于生育政策放开带来的长期红利,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受三孩政策消息的刺激,港股的几家奶粉企业均收涨,中国飞鹤今日收涨2.84%,澳优收涨3.78%。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