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语茶馆 > 详细内容
对联欣赏~警醒后人
发布时间:2020/5/9  阅读次数:1362  字体大小: 【】 【】【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做人  

       1924年,冯玉祥送别儿子出国留学时,送给儿子这副对联。

     “无我”,也就是没有妄求自然少了烦恼;“历尽艰难”,固然是艰苦的生活。但是艰苦的生活能磨练人的意志,提高人的能力。

      正如李嘉诚说:“男子汉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会吃苦”,只有吃苦耐劳才能苦尽甘来。

  
宁为真白丁

不做假秀才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1940年夏,教育家陶行知的儿子陶绍光,背着父亲向育才学校的校长索取一张文凭。

     陶行知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转撰写此联,教育儿子不要弄虚作假,而应该踏踏实实地做人。

  

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陶行知撰写的此联,不失为家教的劝世箴言。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作家冰心的祖父撰写此联时说:“有些东西,比如衣食住行的物质享受,应当知足;而在追求知识学问和修身养性上,就应当不知足。”

   对于应当做的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事,就要勇往直前去做,而对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就坚决不做。

  

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

蹉跎风月,将何日报答君亲

   明代进士孙升,官至礼部尚书。他的三个儿子却坐享荣华富贵,沉迷酒色,不学无术。孙夫人思来想去 ,特地手书此联悬于正堂。

   上联是期望,下联是警告,意在劝告儿子不要浪费精神,虚度光阴。要以担当天下为己任,不辜负父母 的养育之恩。

   她的三个误入歧途的儿子在这副堂联的鞭策下,终于有所悔悟,改邪归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自明末清初朱柏庐所著《朱子家训》,强调人要懂得惜福,不要奢侈浪费。



富贵无常,尔小子勿忘贫贱

圣贤可学,我清门但读诗书

清代诗人蒋心余撰写的教子联。他将这幅对联挂在祖宗牌位两旁,希望子孙永远记住。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清代林则徐训子联。他对子女“薄钱财而重德才”的教育思想可谓光耀于世。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这是明朝徐渭晚年撰写的家教奇联。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可是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

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

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这是作家老舍给女儿写的对联:劳逸结合,勤俭持家。



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

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cōng)幼时很贪玩,不爱读书。他的父亲兴献王将他关在书房里,罚他每天抄100遍这副家教对联。 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终于悟出了父亲的苦心,跑到父亲面前跪下请罪。从此以后用功读书,并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作为座右铭。



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这副对联是清代郑板桥写的,他希望子女要精读一些好书,做一个像新竹那样蓬勃向上、虚心而耿直的人。

上一篇:童年的美味 下一篇:人生九雅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