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图为1978年12月,邓小平和陈云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资料图片
『 3 』 【包产到户】1978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 4 』 【凭票供应】1978年12月28日,人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一大早就拥堵到黑河市第三百货商店门前。8点左右,大门刚打开一条缝,秩序突然乱了,抢购的人们爬上铁门。那时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买米、面、各种副食都要凭票。摄影|邱祥林
『 5 』 【黑白电视机】1979年,长虹厂从松下引进了一条黑白电视生产线,进散装件开始组装电视机。全国各地来的进货车在电视机厂外排队等候,24小时不间断。库房里面没有一台库存,产品刚下线就直接被运上车。图为1979年,黑河市民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摄影|邱祥林
『 6 』 【禁舞初开】1979年除夕,人民大会堂举办舞会,很多年轻人被请去给老同志当舞伴。镜头中跳舞的女子是中央实验话剧团演员盖晓玲。她后来改名盖克,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饰演韩玉秀。为了参加舞会,她第一次穿上高跟鞋,还翻箱底找出了自己的一件浅黄色毛衣。摄影|李晓斌
『 7 』 【圆明园舞会】1980年春天,一些青年在圆明园跳迪斯科。这些青年中很多是参加过“星星美展”、“四月影会”、《今天》刊物的人。其中,前面戴墨镜、穿牛仔裤、T恤衫的是“星星画会”的赵刚,穿中山装的是“星星画会”的王克平。摄影|李晓斌
『 8 』 【西单商场】1981年,北京西单商场,在柜台前打算购买9英寸黑白电视的人们。摄影|王文澜
『 9 』 【女排赢了世界杯】1981年11月,女排在东京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中,赢得胜利。人们自发跑到天安门,庆祝胜利。这一届的比赛阵容强大,孙晋芳、郎平此时都是女排队员。摄影|李晓斌
『 10 』 【广州是个购物天堂】1982年,广州渐渐成为中国的“购物天堂”。这两位外地出差者在广州火车站广场背着采购来的物品去托运。摄影|安哥
『 11 』 【到广州“学大寨”】1982年,蹲在广州农林下路看“风景”的外地干部。广州是中国较早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毗邻港澳,是“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地方。许多外地干部像“学大寨”一样来广州“参观学习”。摄影|安哥
『 12 』 【广交会】1982年春,广交会上,等待给来宾拎包打工的当地人,边上树立着海鸥表、佳能、中国日报和北京市建筑工程机械厂的广告。广交会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的美誉,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广交会走向世界。摄影|李晓斌
『 13 』 【外来的时尚】1985年春,中国美术馆,法国时装设计大师依夫·圣洛朗时装展,一位老人用奇异的目光打量着馆里的模特。这次展览观者寥寥。摄影|李晓斌
『 14 』 【天安门下好读书】1984年夏夜,天安门广场上乘凉的人们。其中一个年轻人在读书。自从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很多年轻人都努力学习,改变自身处境。摄影|王文澜
『 15 』 【改革者胡耀邦】没有他锐意发动真理标准讨论,并在关键时刻得到邓小平支持,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图为1984年9月30日,首都体育馆,胡耀邦发表讲话欢迎来访的3000名日本青年代表。摄影|贺延光
『 16 』 【小平您好】1984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游行队伍中,北京大学学生突然高举起“小平您好”的标语。贺延光当时还不是采访国庆节的记者,而是采访中日青年随团记者。当时他和日本青年在一起,群众游行开始的时候,他突然看到的,当时眼睛一亮,本能地把照相机举起来。摄影|贺延光
『 17 』 【新中国首次选美】1985年,广州市团市委策划了“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初赛之后,选美比赛遭非议,官司一直打到北京去。主办方经过多方努力,才使这次选美幸免于夭折。当年组织比赛的朱小丹现在是广东省省长。摄影|安哥
『 18 』 【好莱坞文化来袭】1984年,美国大片《超人》在中国上演没几天就被禁了。但过了一段时间,该片又获准在全国放映了。图为广州中山五路的海珠路口,儿童电影院的《超人》海报。摄影|安哥
『 19 』 【国营店铺易主私人】1986年11月28日,北京。朝阳区服务公司下属4家长期亏损的店铺,经估价后公开向私人拍卖。据称可使国营单位走出困局,也可为个体户搭建平台的这一举措,引发了经济界的激烈争辩。此前,社会的一切生产资料统归国家所有。摄影|贺延光
『 20 』 【大件倒爷】1986年8月,上海延安中路,免税商场门口的“黄牛”。在商品缺少的当年,免税、华侨商店和出国人员服务公司里的进口电视机、冰箱、手表、音响、洗衣机等大件商品、奇货可居,倒卖指标的“黄牛”便应运而生。免税商场到90年代中期渐渐消亡。摄影|雍和
『 21 』 【倒闭后的滋味】1986年8月23日,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这是新中国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倒闭的公有制企业。8月24日该厂发放救济金。一边,财会人员正在核对名单,发放救济金,另一边,被冷落的厂长石永阶心事重重地闷头抽烟。摄影|郑鸣
『 22 』 【新中国土地第一拍】1987年12月1日,深圳会堂,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局长刘佳胜敲响了新中国土地拍卖的第一槌,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骆锦星以525万元夺标。4个多月后,全国人大修宪,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摄影|刘廷芳
『 23 』 【中国首位国际模特大赛冠军】 1988年11月24日,模特彭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金水桥上。三个月前,在意大利举行的“今日新模特”大赛中,彭莉从来自26个国家的51名参赛模特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际模特大赛冠军。摄影|刘占坤
『 24 』 【农家孩子学钢琴】1988年,广东省中山市沙溪乡有近百户富裕起来的农家,给儿女们买来了钢琴,他们还从广州和北京聘请了钢琴教师。现在,沙溪是闻名世界的休闲服装生产基地。摄影|安哥
『 25 』 【等待签证】1988年,上海淮海中路,美国总领事馆门口排队等签证的市民。1985年,国家颁布“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公民因私出国从此升温。1985年上海因私出国6550人,1988年达到64066人。摄影|雍和
『 26 』 【民主进程】1988年3月,人大代表黄顺兴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反对周谷城担任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说:“周老先生虽然德高望重,但已八十有九,他应该好好休息,应该把这个位子让给更年轻的人。”这是全国人大史上首次出现不同声音。摄影|贺延光
『 27 』 【深圳的裸体海报】1989年,深圳,路边卖裸体海报的小摊。那时候,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很多。当时的出租屋里,都会挂上这种大的海报。这样的海报,进货时三五块钱,卖出时10块、20块一张。很多小贩,就靠卖海报为生。摄影|余海波
『 28 』 【希望工程】1991年9月,陕西省绥德县国子沟村小学的民办教学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在不断进步,但是贫苦的山区,仍然有大量的孩子上学条件艰苦,甚至上不起学。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摄影|解海龙
『 29 』 【拆迁】上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开始大规模拆除东门的古老民宅和街道。图为1991年,拆迁中的深圳解放路8号,背景是麦当劳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餐厅。那时候,人们开始抛弃传统而接受国外的生活方式。近几年,深圳又开始怀旧,重新建了一批东西风格结合的建筑。 摄影|余海波
『 30 』 【计划生育】1991年,云南宣威乌蒙山,丈夫背着刚做完绝育手术的妻子低头默默前行,妻子以围巾蒙脸。计划生育自1982年起被确定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从此,中国大部分的家庭一家都只有一个孩子。摄影|吴家林
『 31 』 【路易·威登来到中国】1992年,路易·威登在中国的首家专卖店于北京王府半岛酒店盛大揭幕。当时来自欧洲的经典品牌在中国寥寥无几。图为1992年,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进行的路易·威登箱包展示。摄影|王文澜
『 32 』 【海南房地产泡沫】1988年海南建省,一大批海内外投资者到海南淘金,开发房地产。海南岛上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短短三年,房价增长超过4倍。房地产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高位跳水,房地产开发公司倒闭超过95%,留下大量烂尾楼。摄影|黄一鸣
『 33 』 【耕牛与摩天大楼】1989年,海南海口市龙昆路,农民在仅剩下的农田中犁田。海南建省之初,海口市仅是个20万人的小城市,市容破烂不堪,马路上也没有红绿灯,城市周围被大片大片的荒野和耕地包围着。初到海口的人,常常会看到,高楼林立中,汽车和耕牛并驾齐驱。摄影|黄一鸣
『 34 』 【农民工进城】1992年元旦,深圳,进入城市的打工者唱卡拉OK。民工们难得有一次免费卡拉OK,他们唱的很投入、很动情。摄影|张新民
『 35 』 【1992年深圳股疯】1992年8月10日,深圳特区新股认购,抢购股民证的长队秩序极度混乱。这位来自江西的小伙子被清理出了购买股票认购证的长队,他手里攥着被汗水湿透的身份证和钱,绝望地冲着镜头大喊,“我排了整整两天两夜啊!” 摄影|张新民
『 36 』 【9·23北京不眠夜】1993年9月24日凌晨2时27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申奥直播现场,北京以一票之差输给悉尼。主持人田歌露出了不知所措的面容,站在她旁边的便是原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先生。他表情诧异,瞬间的疼痛已跃然脸上。摄影|刘占坤
『 37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典瞬间 【浦东第一家KFC】1994年5月28日,上海浦东东昌路开出第一家肯德基餐厅,这也是肯德基在全球的第9000家店。一些市民在窗外张望。那年月,肯德基还不被认为是垃圾食品,能吃上一顿KFC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摄影|雍和
『 38 』 刹那连成历史:中国改革的50个瞬间 【公用电话】1994年,深圳罗湖。那年月,在内陆城市要打一个国际长途,要跑到邮局交押金之后才能打。而在深圳,街头就可以打。经常有外来的人们,晚上在公园铺张席子睡觉,早晨起来穿上西装系上领带就到街头打电话找工作,也有生意人街上打个电话,生意就谈成了。摄影|余海波
『 39 』 【火车上的中国人】1994年,人们在兰州火车站上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口逐渐流动,农民工大量进城。每逢春节,买票难、上车难成了一大问题。想尽各种办法上车,也便成了一种风景。摄影|王福春
『 40 』 【廉】1996年,西安的一个村庄,几个村民站在写有“廉”字的一面墙前。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贪污腐败也逐渐渗入各级官员的生活,令公众深恶痛疾。反腐倡廉的工作日益突出,成为党、政府和公众共同关心的议题。摄影|朱宪民
『 41 』 【并列的风景】1998年,昆明,关上街子天,地上跑的马车、卡车和天上的飞机在瞬间交错。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昆明市早在1922年就建立了巫家坝机场,抗战时成为“飞虎队”的基地,为抗战做出了不小的贡献。2012年6月,巫家坝机场由于客运量过大而停用。摄影|吴家林
『 42 』 【民工生存困境】1997年,深圳,10余平方米的居所,10张木床叠起,每个铺位住两人。这间棚屋住了5对夫妻、4对老乡、 1对姐妹,来自四川省西充县农村的赵云波夫妇住上铺。他们所在的棚屋区有93间这样的棚屋,每间都住20人左右。 摄影|张新民
『 43 』 【卷旗走人】1997年6月30日下午6时整,英军在港岛和平纪念碑前举行了最后一次“日落仪式”。即将离去的英国士兵眼里深深的眷恋,吸引摄影师按下快门。如今,香港已回归16年。摄影|严志刚
『 44 』 【选举日】2003年3月6日,浦东白莲泾,选区工作人员等待选民上门投票。这天是上海各区统一选举日。当年全国好多地方出现了“选举地震”,爆出许多独立候选人,也是一些原来内定的干部在人代会上意外落马。摄影|雍和
『 45 』 【被污染包围】在中国,很多地方的GDP增长是以环境污染和牺牲公众健康为代价的。图为2005年7月26日,内蒙古某发电厂。摄影|卢广
『 46 』 【拆迁队】2006年4月7日,北京羊坊村工作人员带着大批联防队员前往下一个点拆除违章建筑。当天,丰台区花乡羊坊村村民王艳荣家100多平方米的花棚被当作违章建筑强制推翻。拆迁,已经成了中国的一道风景。摄影|甄宏戈
『 47 』 【农民工当上人大代表】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代表中首次出现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他们是,自左至右:来自重庆的康厚明、来自广东的胡小燕和来自上海的朱雪芹。 摄影|余言
『 48 』 【殡葬业火了】2009年4月8日,上海龙华殡仪馆会议室,听讲殡葬行业报告会的求职大学生涌入,工作人员应接不暇,打电话向同事求助。在经济危机蔓延之际,失业人群大增,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以致从来都不被看好的殡葬业,也一时走俏。摄影|雍和
『 49 』 【节节攀升的房地产】2012年5月4日,深圳的售房者。整个中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房价都节节攀升。房价绑架了地方财政,也绑架了普通人的生活。很多人不敢消费,沦为房奴。摄影|余海波
『 50 』 【乌坎村民选举】2011年9月21日上午,广东省乌坎村400多名村民因土地问题、财务问题、选举问题对村干部不满,到陆丰市政府上访,后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图为2012年3月3日,乌坎村举行第五届村委会重新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