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谈天说地 > 详细内容
45年 45张图 我们的春运 改变的是方式 不变的是故乡
发布时间:2024/2/7  阅读次数:1207  字体大小: 【】 【】【

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全国1亿人次踏上春运归途。1980年,“春运”一词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45年后,2024年春运,预计90亿出行人次,将创历史新高。

45年间,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1亿到90亿,从时速40公里到350公里,从手写票到电子二维码,从泡面火腿肠到可以送上车的网络订餐……

改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故乡,是团圆。

欢迎网友们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回家故事。

这是青岛火车迷陈天豪收藏的一张1979年的火车票(2019年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1982年,荣获铁道部流动优胜红旗的呼和浩特至北京89/90次列车,在春运期间热情为旅客服务。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 摄

1983年春运期间,上海站职工在站台上准备了小推车,帮助旅客运送行李。新华社记者 张刘仁 摄

1984年2月1日,在北京火车站候车室,车站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为旅客们演出文艺节目。新华社发(马洪中 摄)

1988年1月26日,旅客运输高峰已经到来。北京站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旅客和列车安全,加强了旅客行李安全检查,以防止旅客携带危险品进站上车。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 摄

1992年春运期间,广州铁路中心医院在广州火车站设立医疗点为旅客治病送药。新华社记者 潘家珉 摄

1993年1月12日,北京火车站开始进入春运高峰,旅客在排队进站。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1994年1月30日,北京火车站客运员许新用电瓶车免费送旅客上车。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1995年春运期间,在广州火车站,来自四川的“打工妹”赶早乘火车准备回家过年。新华社记者 陈学思 摄

1996年2月24日,成都火车北站出现节后第一个春运高峰,全天发送旅客3万多人。新华社记者 熊汝清 摄

1997年,计算机打印的红色软纸票正式投入使用,从“做手工”到“敲键盘”,售票速度从几分钟压缩到几十秒。图为1997年1月,乌鲁木齐火车站告别了30多年来人工售票的历史,开始实行微机售票。新华社记者 艾尼瓦尔 摄

1998年1月7日,石家庄火车站工作人员利用午休时间来到河北省化工学校,为近千名学生“送票上门”。新华社记者 周文广 摄

1999年,北京站春运第一个高峰日2月7日,上下车旅客达13万人。由于旅游人数猛增,北京铁路公安部门抽调300多位民警维持秩序,确保春运井然有序。 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2000年1月31日,为确保春运安全,长沙火车站员工冒雪清扫路轨、检修岔道。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 摄

2001年1月21日,从厦门开往重庆的列车路过汉口火车站,旅客拿被单挡风。新华社发

2003年1月22日,在广东省东莞市三和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打工的江西省上饶市女青年张云英(前左)开心地拿到了南昌铁路局春运服务小组送来的节后返程票。新华社记者 陈春园 摄

2004年1月7日,一列上海至安徽阜阳的临时客车停靠南京火车站时,一些旅客挤进车厢过道里乘车。新华社发

2005年1月14日,一名农民工扛着娃娃走进从北京西站开出的“民工专列”。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2006年1月24日,在广州火车站,工作人员在疏导车厢内的旅客。新华社发(丁勇摄)

2007年2月2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火车站,一名乘客试图从车窗上车。新华社发

2007年1月24日,在银川火车站,两位女铁警自己掏钱为一对遗失车票的母子办理补票并送他们上列车。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2008年1月28日,在郑州火车站,旅客在站台购买热腾腾的饭菜。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08年2月1日,宿迁市的一名司机驾车来到南京长途汽车总站支援春运。当日,由江苏省交通厅从春运压力较小的苏北各市客运公司调集的110多辆客车冒雪来到南京长途汽车总站,帮助疏散这里的滞留旅客,送他们早日回家过春节。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2009年1月22日,在广州火车站,一名回湖北黄冈过年的旅客(右一)刚刚坐上火车,就赶紧给家里打电话报信。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2010年1月30日,在江西南昌火车站,一位背负着超大行李的母亲怀抱孩子匆忙赶车。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2011年1月18日,在宁波工作的白先生送别回甘肃老家过年的父母,父母在车窗上写下了“保重”两个字。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11年1月30日,贵州黔西南望谟县209省道因结冰导致春运返乡车辆无法通行,一些归心似箭的旅客,抬着物品步行回家。新华社发(吴绍衡 摄)

2012年1月7日,北京客运段保洁车间人员在擦拭新增春运临客列车的玻璃。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2013年,长沙火车站售票窗口前,工作人员告知一位女士当年2月14日长沙至广州的卧铺还有余票后,这位女士难掩喜悦。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2013年1月26日,从浙江宁波东开往广州的列车到达杭州火车站时,阳先生利用停车间隙在站台上与同行的小孙子“拥抱”。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14年1月20日,在兰州铁路局银川客运段洗涤装卸车间内,洗涤女工在加班加点清洗列车上的卧具。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2015年2月7日,在长沙火车站,两名年轻人坐在隔离栏上等候进站乘车。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2016年2月3日,在广州东站站台,樊鼎紧紧抱住妻子雷云,泪湿双眼。樊鼎是奋战在广东春运一线执勤的边防军人,雷云是奔波在春运铁路线上的客运列车员。因为一趟临客列车的机缘,他们在站台上有了30分钟的短暂“团圆”。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2016年2月13日,G4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家庄裕华路收费口出现拥堵。当日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全国各地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17年1月19日,在广东佛山务工的广西籍务工人员陈一锋、徐丽宁夫妇(前)骑行在回家过年的路上。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摄

2018年1月25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工务段打冰队队员在河南三门峡观音堂隧道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018年1月25日,上海虹桥机场的地勤人员为大型客机除冰雪,减少航空器滞留时间。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2019年1月21日,在福建福州开往四川广安的K4186次临客列车上,厨师林炜(左)在盛菜。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2019年2月12日,在湖北武汉清凉寨山区,电力工人在结满厚冰的输电塔上抢修作业,保障京广高铁相关区段供电。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1月3日,南昌客运段列车值班员卞菁和女儿在南昌西站站台上离别。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2021年2月16日,一名“落轮工”在检查电机基孔的平整度。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机务段,有一群专门给火车头换轮子的工人,业内人士称他们为“落轮工”。每年春节他们都牺牲休息时间,坚守岗位,全力保障春运安全。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2022年1月19日,成都国际铁路港调乘司机(右)和副司机同侧手指确认首架信号机,准备发车。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2023年1月16日,工作人员对入库终到上海动车段虹桥动车运用所的动车组列车开展消毒清洁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2024年1月23日,在抚远站附近,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佳木斯工务段前进镇线路车间抚远工区班组成员进行冬季线路冻害检修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2024年1月26日,在内蒙古工作的李振南带着两个儿子在沈阳站中转,准备回黑龙江佳木斯市过年。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看完这些照片,感慨万千?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