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走天下 > 详细内容
欢乐晋陝行之九 晋祠
发布时间:2021/7/29  阅读次数:4430  字体大小: 【】 【】【

6月17日从碛口到晋祠,车程近4小时。晋祠是我们晋陝行的最后一个景点。我们沿晋祠大道从东门进入。

右侧路口边有两亭,“太白亭”是纪念唐代诗人李白“到此一游”的,“乐天亭”当然是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的。

进入晋祠风景区,必经这三座“并驾齐驱”的汉白玉石桥。

站在石桥上,见前面有一座重檐琉璃瓦牌楼。它“出生”于太原郝庄乡马庄村芳林寺,始建于明代,八十年代“乔迁”至此。

这是一座四柱三门两层翘角琉璃顶的牌坊,飞檐翘角神兽,楼顶金龙盘旋。


继续前行就是晋祠公园。晋祠公园和晋祠博物馆是两个景点,统称晋祠景区晋祠公园比博物馆多大了,公园更偏向园林景观,博物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晋祠,古代时候叫“晋王祠”。谁是晋王?那就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开国君主唐叔虞。 我们现在看到的晋祠,就是北魏时期,为了纪念的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的。因此,晋祠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比故宫的年代久远了近一倍,并且贯穿了山西3000的历史。


“晋祠”匾额刻有“御制御书”,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书写的。

进入晋祠公园后,过一座十字桥,就是唐园,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唐太宗而建。“唐园”匾额蓝底金字,为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所书。

穿过唐园,迎面一堵照壁,三个“明星老头”,意为“福、禄、寿”图。

另一面是“群仙会”图,总共有九位神仙。

绕过照壁,回到中轴线上,前面是飞龙阁,重建于2007年。

“飞龙阁”整体建筑座落在假山石洞上,游人可穿行而过,继续往前游览。

前面是一座开放型单檐歇山顶建筑,门楣上悬一匾额“唐宋遗风”。

龙兴晋阳大型青铜雕塑,是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而塑。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中心的六位贞观勋臣塑像,彰显了太原深厚的历史文化,成为晋祠景区新的亮点。

马踏青山,凝眸远眺;风掠斗篷,气宇轩昂。

步道旁,有一石碑,上面刻着中学语文课文《晋祠》全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梁蘅于1982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美文佳作。 梁蘅先生的三部经典汇编(红色经典·岁月留痕;蓝色经典·仰望星空;绿色经典·名山大川)很值得青少年诵读。

这是叠水广场,一条小河中间,游客行进在两边。

晋祠公园里的现代建筑。

终于到了晋祠的景清门了!到这儿,是晋祠公园的终点,真正的晋祠精华部分即将呈现。

匾额“晋祠”二字是陈毅元帅亲笔。作为 “晋川之中最为胜处”的晋祠,融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为一体,集儒、释、道、仙于一处,以园林、古建、碑刻、雕塑艺术和古树名泉,组成了独具风资的历史文化遗产群落,堪称太原历史文脉之所在。

走到这里,大都属于古建筑了,有的是1500多年前建筑,有的是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形成现在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这是进入大门的第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水镜台”,是古代唱戏的戏台。不过,当年唱戏的对象不是人,而是神

  水镜台上方挂“三晋名泉”匾额,是清康熙年间晋祠武举人杨廷翰所书。“三晋”指的是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历史典故。

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后台上部重檐歇山顶为楼的形式,下部为殿的形式。

水镜台的另一面是戏台。前台上部单檐卷棚顶为阁楼形式,下部为戏台。戏台周围有疏朗的走廊,造型雄奇,雕刻彩绘精细。

“水镜台”匾额是由清翰林、名书法家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另外二匾是:“难老泉”匾、“对越”,并称晋祠匾额三绝。)

这里空间开阔,周边的古槐依然郁郁葱葱。

水镜台的西面,有一座明代石桥,相传四月初四仙人在桥上约会,故名:“会仙桥”。

会仙桥下是有名的晋水,这可不是一条普通的溪水,这是在春秋末期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的智伯渠。

  相传这条渠道是春秋末年晋国世卿智伯瑶所开,故名智伯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浚,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

走过会仙桥,前面就到了“金人台”了。

金人台的四角各有一尊铁人。既然是铁人,为何称金人?因铁有五金之属,故称金人台。


金人台,为镇水而建, 四尊铸像戴冠披甲,体型魅梧,昂首挺胸,睛眼暴鼓,体现了古代男子的阳刚之气.

金人台中央,还有一幢明代小琉璃阁,这是为祭祀时焚烧祭文所用。

金人台西面,是“对越”坊。对越坊始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对越”二字取自《诗经·周颂》“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对越”在此意为报答宣扬圣母的功德。

对越坊重檐下的“对越”二字,是太原县举人,著名书法家高应元题匾,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明朝是喜欢建牌坊的朝代,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明朝牌坊以石牌坊居多,因此对越坊是很难得的珍贵木构实例。其实,牌坊本身没有什么功能,就是一种仪仗,置于重要的建筑前面,显示隆重

对越”坊左右是钟楼和鼓楼。

过了“对越”坊是献殿。此殿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



整个大殿的建筑全部沿用了中国最传统的建筑手法,是木头和木头榫卯而成,没有使用一根铁钉,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献殿后是“鱼沼飞梁”,“鱼沼飞梁”其实是在鱼沼泉上架起的一座十字形桥梁。古人称圆形为池,方形为沼,作为晋水三泉的第二泉源,因沼中多鱼,故名“鱼沼”,“飞梁”则指沼上石桥,从高空俯视,像一只大鸟展翅欲飞。


沼内立石柱 ,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只可惜我们走在桥面上,虽能感觉出此桥结构独特,却无法以俯视的角度感受这双大鸟的翅膀。它和前面介绍的献殿,和接下来要介绍的圣母殿,并称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


走过“鱼沼飞梁”,眼前就是晋祠最核心的主殿“圣母殿”了,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它位于中轴线终端,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

晋祠的圣母殿是现存的宋代建筑中最出色或者最经典的案例之一,这是一座面宽七开间的大殿,进深有六间,采用重檐歇山屋顶,这属于非常高的规制了。中国古建筑说“间”并不是说里面有多少个房间,所谓的“间”就是看它的外立面有多少个柱子中间的间距。 比如说,有两根柱子就是一间,八根柱子中间有七个空间就叫七间,九间是规格最高的了。

圣母殿采用“减柱法”营造,殿内外共减十六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所以殿内无柱、十分的宽敞。它的屋檐非常优美, 中国古建筑最好看的部分就是屋顶,《诗经》里描述说,古建筑的屋顶就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往外的曲线特别柔和优美,特别具有飘逸感,看了会让人觉得很受感动。


圣母殿另一个重头戏的地方就是前廊很深, 保持了有两间宽。它是希望人们更多地在前廊这个位置停留,去感受整个祠庙的气氛,然后也能欣赏周边的风景。

殿前廊柱上,雕有八条木质盘龙,它们怒目圆睁,利爪狂舞,鳞甲须髯,栩栩如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雕龙遗物。

也许这些龙缺少我们想象中应有的“光鲜夺目”,它们色彩斑驳,像千百年未经人擦拭呵护,它们某些边角或有残缺,但一次又一次经历了岁月的雕琢后,你是否越来越珍惜这副“历史本来的样子”。这大概就是穿越千年,晋在眼前的感觉。

前檐廊下两边各有一座守殿将军像,它们是古代用以驱疫避邪和出葬时开道的神像,当然在这里就是守卫圣母殿的“保安”了。



圣母殿是晋祠楹联匾额最为集中的地方,款款都是立意鲜明而深长,书写和雕刻手法极为精炼的上乘佳作。

最大的当属“显灵昭济圣母”匾,悬挂于前廊正中,由宋仁宗加封题写,意思是拜拜圣母,有求必应。

“三晋遗封”是慈禧太后御笔亲题。“三晋”,就是指山西 ,“遗封”就是指先前帝王奉赏遗留下来的宝地。


圣母殿内的宋代彩塑又是一绝。这尊盘腿端坐的就是圣母邑姜,她头戴凤冠,身穿蟒袍,充分显示出她贵为帝后的尊严和奢华。



特别是侍女像,口有情,目有神,姿势自然,呈现出极不相同的思想感情与个性特征。它们是宋代宫廷生活的典型人物造型,是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圣母殿右侧的是“苗裔堂”。苗裔堂俗称奶奶庙或子孙殿,殿内供奉送子娘娘等。



圣母殿右侧有石阶上山,有朝阳洞、云陶洞、读书台等景点。这儿也是俯瞰晋祠的好地方。

在圣母殿右侧有两株千年古柏,一立一卧,树身向前倾斜,偎倚在撑天的柏树上,虽苍劲古老,但依然挺拔有力,枝繁叶茂。

这就是被称为“晋祠三绝”之首的“周柏”。据考证,柏树为周初所植,距今已超过3000年,是晋祠沧桑历史的见证。

除了周柏唐槐外,晋祠内古树参天,随处可见几百年的树龄,上千年的有好几棵。 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珍贵古树资源密度最大的景区,这些古树苍劲古雅,姿态奇特,成为晋祠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骀[dài]庙位于圣母殿南侧,明嘉靖十二年修建。“台骀”是古代治水比大禹还早的英雄,民间尊他为“汾水之神”。

真趣亭位于台骀庙前面,单檐歇山顶凉亭,四面皆有匾额,为晋祠揽胜之处,也是游人喜逗留的地方。

水母楼,是奉祀晋源水神的祠堂 。“沾濡悬瓮”,表达了对恩泽百姓的晋水的哺育之恩。

水母楼前是难老泉,它与周柏,宋仕女像并称“晋祠三绝”。

晋水有三个源泉,鱼沼泉、善利泉和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

八角亭内梁间竖匾题“难老”两字,为清初傅山所题,字迹俊逸、气韵贯通,被称为晋祠三名匾之首。书法界评说:傅山“难老”是神奇之笔,杨二酉“水镜台”是秀丽之笔,高应元“对越”是雄伟之笔。

难老泉泉水从龙口中流出,流入亭下的水池,池中有一小台,四周汉白玉低栏围成船型,台上一长方小亭,亭台远观极似画舫,故名曰“不系舟”。

泉水从龙口一挂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和尚,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和尚就这样,一天一天,傻呵呵地站着,脑门被游客摸得光亮。

以上介绍的是晋祠最核心的中路建筑群。然后,我们沿北路游览。这是松水亭和八角莲池,八角池是晋祠泉水景观“点”(泉眼)、“面”(八角池)、“线”(智伯渠)组合设计之一。晋祠建造的先贤把晋祠的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如此有机结合,创造出的天才杰作令人赞叹。


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时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北宋时期,叔虞祠正殿原址兴建了圣母殿,叔虞祠被移到晋祠的北侧另建,把祠内祭祀的主角由唐叔虞换成了圣母,因此,它规模和等级比圣母殿差多了。

后院正中为正殿 ,内有明代唐叔虞像,龛下两侧各有一辅臣塑像,柱上饰蟠龙两条。

钧天乐台在关帝庙对面,过去是专门为关帝唱戏的,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

东岳祠,又名泰山庙。

文昌宫,不开放。

最后,我们游览南线景点,由于时间紧,只是走马观花而已。

晋溪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为明代重臣王琼的私人别墅。

1992年,按照仿明清建筑风格重修晋溪书院,两进院落,建筑古朴典雅,景致清幽,三面环水,与晋祠古建筑浑然一体。

王琼去世后,这里成为王氏子弟学习的场所。里面有一场馆介绍中华姓氏,王姓主流起源于山西 ,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晋溪书院对面是董寿平美术馆建馆,董寿平(1904-1997) 山西洪洞 人,中国 当代著名艺术家、书画大师。馆内收藏和陈列着他捐赠的书画作品200余幅。

过了这座阁楼,就出了晋祠博物馆区域,又进入到晋祠公园。

这一片水域叫台骀泽,亭桥点缀,风光绮丽,逛晋祠累了,在这里看看风景很惬意。

合影留念,定格美好的瞬间。

6月17日下午,游览完晋祠后,部分友友乘飞机返扬。我们一行乘坐17:40的K374列车(太原---上海),于18日上午10点抵南京,12点到扬州东站,圆满结束了这次愉快地晋陝之旅。

P.S.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