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撒了一地,凌乱的文件堆积在案头、椅子、地板,桌上还留着吃剩的薯条和空可乐杯,更不要说地上的小红帽和窗帘上的“T R”涂鸦……美国
《时代》周刊21日新发布的2月1日刊封面,到位地诠释了什么叫“烂摊子”。
美国,在我“手上”了,今后的路,怎么走?酷似拜登的白发老人,在“一地鸡毛”中对着窗外沉思。毫无疑问,某些改变会在这十几天内发生,例如美国“重新加群”世卫组织和巴黎协定,另外一些特朗普任期内——甚至追溯到更远——留下的“宿疾”,则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解决的问题。
《时代》封面文章写道,“这是一个飘摇之中的民主(国家)恢复正常的第一步。他的前任,在努力了两个月推翻民众的意愿,试图继续掌权之后,告诉美国人要‘好好生活’,然后没有参加(就职)典礼。国家广场非常空旷,因为暴力威胁,人们禁止进入典礼现场。拜登演讲的声音在25000名国民警卫队员把守的、被封锁的首都响起——这似乎是一场战争时期的就职典礼。”和拜登的就职演讲一样,“团结”、“国家共识”等字眼,反复出现在文章里。但文章写道,“这可能比拜登想得更难。”“拜登可能永远不能团结美国。在一个充满虚假信息和妄想的国家中,这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他可以让在其他任何方面都意见不一的美国人,就民主进程达成共识,如果他可以帮助政治辩论回到以事实为基,如果他可以提供足够的解决方案来恢复对政府的小部分信念,那将会是一个开始。美国仍然不会团结,但它可能会足够团结。”文章认为。那么,现实世界中的美国“Day One”(第一天)是什么样的?这很难概括,因为在华盛顿特区为庆祝拜登就职燃放起烟花时,另一些美国人却在家乡走上街头、焚烧国旗,以表抗议。显然,当《时代》杂志写道“拜登的前任违背民众的意愿”时,这一部分“民众”并不在内。
当日(20日),特朗普和家人早早离开白宫,并不想和拜登碰面。午间,拜登宣誓就职,成为该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总统。他的就职典礼显得十分清冷。在25000名国民警卫队员震慑下,特区没有发生示威,国家广场插满小旗,代表那些不能来观看典礼的美国人;路透社把最近几天的美国首都描述为一座“有驻军的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