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礼仪 > 详细内容
史上最有内涵的七幅名画
发布时间:2021/1/12  阅读次数:1633  字体大小: 【】 【】【


你是否曾经有过,面对一幅名画似懂非懂,却又莫名其妙的感觉?为什么构图笔法相似的画作,一幅被奉为经典,一幅却无人问津?

真正流传千古的艺术,酷炫的技巧或完美的表达不过只是皮毛,真正的价值,在于隐藏的内涵和无尽的可能。
好画就更如同跌宕起伏而又精彩绝伦的戏剧,充满触动人心的细节和纷繁复杂的情节,等待你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好奇心,一步步堪透表象,抽丝剥茧,探寻到隐藏的真意。
本期要讲的每幅名画,都是博大精深的典范。看似一目了然,却隐含着无尽的涵义。每次去看,都能体会到不同的东西。而有时感动你的瞬间,就凝练在这些故事和细节里。你一定会在某一刻突然莞尔一笑,或陷入沉思。
艺术触动你的那一刻
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1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The Arnolfini Portrait,1420

扬 • 凡 • 艾克  Jan van Eyck

这幅谜一般的双人像,不仅是扬 • 凡 • 艾克的代表作。更是油画和所有风俗画的先驱之作,对艺术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油画之父」扬 • 凡 • 艾克发明用稀释油代替蛋黄的颜料调配法,使画作呈现层次丰富的精细效果,掀起前所未有的视觉革命。

Jan Van Eyck,1390-1441

这幅精美绝伦,迷雾重重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以繁复的细节、细腻的笔触以及神秘的宗教内涵和象征意义,百年引发无数解释、考证与猜测,也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1434年,画家如同摄影师一样,为阿尔诺芬尼和新妻「拍」下结婚照,使我们都如同见证人一般,目睹这爱的宣誓。

两人身着上流社会的典型服饰,彼此的手势,代表了宣誓婚姻的传统仪式。女子的左手置于小腹,是当时某种典型的姿势;

每样陈设都精心安排,既保留了象徵含义,又通过逼真的手法与现实浑然一体。

顶上的金色吊灯,只点燃一根蜡烛,代表圣灵之眼,也意味着神的在场;其下用装饰性拉丁铭文写着:「1434年,凡  • 艾克曾经在此」,代表着画家本人的见证。

地上摆放的两双拖鞋,暗示新人赤脚站在圣洁之土上,体现了仪式的庄严和神圣,两人之间的小狗象征着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窗边的橘子,可能暗示着夫妻的富裕,因为这在当时是很昂贵的水果。但也可能是和床上的木雕一样,隐喻着对生育的期待。

画中最叹为观止的细节是墙上的凸面镜,圆周10个珐琅浮雕,分别描绘耶稣受难的片段,与悬挂的念珠一起暗示着牺牲和忠贞。

镜中事无巨细的映照出现实的世界,包括新婚夫妇和婚礼的见证者。再仔细看,却唯独缺失了那只代表忠贞的狗。

「镜子」在西方寓意「真实」。对这样一幅细节令人发指的画作,狗的缺失显然不是无意疏忽,而是刻意为之。隐藏的玄机引发无数猜想,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教会是不允许离婚的。没有爱的婚姻里,「背叛」几乎成为常态。而这貌似美满的结婚照,也许正是通过镜子,巧妙地暗示着貌似和谐的婚姻关系下,最虚伪的真实。

总之,这幅画如同一个精心安排的,关于婚姻的悬疑故事。但真相,显然不止一个。

2

大使们The Ambassadors,1533

  小荷尔拜因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16世纪画家小荷尔拜因的代表作《大使们》,是文艺复兴最让人过目难忘的肖像画之一,充满隐藏的意义和让人痴迷的矛盾。

这幅长宽均超过两米的巨幅画作,人物几乎与真人等高。左侧是法国大使 Jean de Dinteville。右侧则是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外交使臣 Georges de Selve。

铺著土耳其挂毯的木架上的物件,不仅暗示着身份地位和上流社会的优雅趣味,更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

上层摆放的是天文观测和航海仪器:天球仪、圆柱形日晷、四分仪、多面体日晷和转矩,象徵着抽象的「天」。

下层自然代表「地」,摆放着地球仪、数学书、琵琶和赞美诗集。代表着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学科,传统认为它们最能够使理性接近上帝的真理。

16世纪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纷争不断。地球仪上呈现的欧洲大陆,正暗示着两位大使出访的地域。

日冕标注着1533年4月11日的日期。天球仪指向教宗驻地梵蒂冈,暗示大使出使所执行的任务:代表教宗与英王亨利八世谈判,防止其背叛天主教,支持基督新教。

地板图案与威斯敏斯特宫的地板图案相同,它在米开朗基罗《创世纪》的西斯廷教堂也出现过,就在「上帝创造亚当」的正下方,在文艺复兴时期象徵「宇宙」。

法国大使手中的匕首上,刻着29,格奥吉斯德塞维尔主教压着的书页上写着数字25,代表着两人当时的年龄。

桌子第二层摆着断弦的鲁特琴和翻开的乐谱。这一不和谐的意象,不仅表明两位法国使臣与伦敦宫廷的谈判并未达成共识,也暗示了命运中,一切不可知的变数。

地板有个角度怪异、格格不入的变形骷髅,给画面蒙上一层恐怖的面纱。体现了中世纪基督教的死亡观念:「勿忘人终有一死」。

由于构图角度特殊,只能从右上方看到原貌

幕布遮盖的左上角露出半个基督受难像 —— 揭示出纷繁的宗教改革下,被隐藏的基督真意:尽管人类拥有非凡的才智和成就,但这一切终将化为乌有,唯有对上帝的爱与虔诚,才能使精神和智慧达到永恆。

  下部暗示地狱的骷髅,左上角寓意天堂的基督,中间则是这纷繁的世间。提醒我们:世事无常,尘世的成功终将随风而逝 —— 无论我们获得什么,终将面临最后审判的一刻。

霍尔班以高度的自我克制,将真理深深地隐藏起来,静静地,不加判断。但其中,却包容着无尽深意,等待你去体会和感受。

  

3

战争与和平
Peace and War, 1629

保罗  •  鲁本斯  Paul  Rubens

  这幅武力与柔情并存的政治寓意画,曾充当和平使者,促成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和平。

巴洛克绘画代表鲁本斯,不仅是名震欧洲的绘画大师,更堪称卓越的外交官,以丰沛的创造力和卓越的绘画技巧享尽富贵荣华。

Rubens, His Wife Helena and Son Frans  

著名的艺术史家丹纳甚至说:「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其余无论如何伟大,总欠缺天赋。」

鲁本斯和朋友们

1629年,西班牙欲与英国和谈,调停两国纷争。密召鲁本斯担任谈判代表前往英国。但英德之间的同盟关系让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英王查理一世与鲁本斯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鲁本斯机智地凭着高超的绘画才能,为热爱艺术的查理一世绘制了这幅内含深意的画作《密涅瓦捍卫和平》。

画面右上部,「智能之神」密涅瓦一手奋力推开「战神」,「破坏女神」慌乱地引导「战神」撤退,战争阴影正在被驱逐。

画面中「和平女神」哺育象征财富的幼儿,女子形象取材自他的另一幅作品「维纳斯与丘比特」,而孩子则少了代表天使的翅膀。

Venus, Mars and Cupid,Paul Rubens

丰裕之角的孩童以及橄榄枝环,都意喻和平带来了繁荣、财富、丰收和幸福。

左侧女子携金银珠宝而来,另一女子欢欣地演奏美妙音乐,沈浸在喜悦的理想世界里。

  最下面强壮的男子很可能代表「酒神」巴克斯,因为他常和豹子一同出现。

这幅「战争与和平」如果和鲁本斯的另一幅「战争的威胁」一起欣赏,你会深切的感受到两幅画作,在同样的恢弘和动势下,呈现的气氛差异和情绪张力。

The Horrors of War,Paul Rubens

英国国王看到这幅画后,内心深受触动,终于决定与西班牙签定和平条约。鲁本斯也因外交成就,被两国分别授予骑士勋位。

英王查理一世和王后

4
阿卡迪亚的牧人
Et In Arcadia Ego, 1648

尼古拉斯  •  普桑  Nicolas Poussin

普桑是17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巴洛克大师,以复杂的象征主义,在罗马文化精英中广受欢迎,代表作就是《阿卡迪亚的牧人》。

阿卡迪亚本是希腊的山区,后来被理想化为幸福的田园天堂。夕阳西下,画中神态各异的四人,正在辨认墓碑上的拉丁铭文:「Et in Arcadia ego」(我也曾在阿卡迪亚生活过)。

死者在对生者说话:「生活是如此转瞬即逝,即使在阿卡迪亚这样的人间天堂,死亡也在等待我们每一个人。」同辈曾以更直接触目的方式,描绘这生与死的对立。

Et in Arcadia ego, Palazzo Barberini

普桑20年前也描绘过同一题材的作品。坟墓内隐约可见暗示死亡的骷髅的头骨,上空阴云密布,充满着伤感和忧郁的氛围。

如今的作品中,普桑去除了头骨,使剧情更加浪漫和田园,丝毫感觉不到死亡的恐惧。女牧人作为美好的象征,从容端庄,抚慰这同伴的同时陷入沉思。

  四人间构成形象化的情绪对比。似乎隐隐向观者表白:「是的,即使在天堂,死亡也不可避免,但与其徒然伤怀,不如尽情珍惜和感受这世间的美好。」

希腊风格的服饰,理想化的景观,牧歌式的情调,不仅激发了思古之幽情,更隐含着对「死亡」深层次的讨论和思索。

5

绘画艺术
The Art of Painting, 1666

维米尔  Jan  Vermeer

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维米尔,擅长风俗题材,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带珍珠耳环的少女」以及「倒牛奶的女仆」。

但这幅历时3年才完成的《绘画艺术》,才是维米尔绘画技艺集大成的代表,也是他最挚爱的画作,即使贫困至极也拒绝出售,直到死后才被迫抵债。

《绘画艺术》又名《绘画的寓言》,不仅将维米尔高超的绘艺体现得淋漓尽致,更富含了许多哲理性意味的元素,耐人寻味。

左侧的挂毯如同拉开的帷幕,将视线引入画室,鼓励我们如同观看舞台剧般,面对这幅精心设计的场景。

维米尔正背对我们为模特作画,人物服饰姿态,室内物象摆设,呈现出理想化的图景,奇妙的宁静带来某种与世隔绝的距离感。

  模特身着华服、头戴桂冠、手持书本和长号。深藏的寓意直到1950年,才被一位法国艺术评论家,无意中在16世纪出版的凯撒  • 里帕的《圣像》中发现。

这本「象征符号的辞典」中记载:「她头戴象征荣耀和永生的桂冠,手拿象征名誉的小喇叭,和象征历史的书本」,至此迷底才算解开,原来她代表 Clio ——历史的缪斯,寓意灵感以及对学习和艺术的影响力。

  前面的桌上有面具、布块,作品集,皮革块,可能视为人文艺术的集体象征,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

墙上悬挂的大地图讲述的故事,阐述了历史的观念,以及艺术家捕捉历史的能力。

尼德兰地图视角被旋转90度,因此左侧显示北,右侧是南。地图中间的折痕暗示着1648年《明斯特条约》后:尼德兰17省分裂为基督教7省,和天主教10省。

由此种种表明,维米尔已将历史认知和美学理念,融入看似如实描摹的事物里。不仅保留了图像符号的美学内涵,更通过重新部署,赋予了他们全新的含义。

维米尔的真实意图,是将绘画的美德与历史相联系,展现真正艺术家的才华与品位,以及对时尚潮流和古典内涵的完美掌控。

6

贺拉斯兄弟之誓
The Oath of Horatii, 1785

路易  •  达维特  Louis David

新古典主义之父达维特,将艺术作为反封建的战斗武器,登上画坛和政坛。这件颂扬为国牺牲的巨幅寓言画《贺拉斯兄弟之誓》,讲述了发生在古罗马共和时代的故事。

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

罗马城与邻城阿尔贝争夺统治权。为避免大规模流血厮杀,双方达成协议,各选三名勇士格斗,以胜败来判定统治权。

最终,荷拉斯家族三兄弟被选出与对方的居里亚斯兄弟决斗。这是个不幸的消息,因为这两个家族虽属不同城邦,私下却有联姻。

画作描述老荷拉斯分发武器,三兄弟向宝剑宣誓,誓死卫国的激昂一幕。无谓气概与右侧哭啼的妇孺对比鲜明。

荷拉斯兄弟中的一位妻子是居里亚斯兄弟的妹妹,而居里亚斯兄弟的未婚妻又是荷家斯兄弟的妹妹。无论胜负,她们都将失去自己的丈夫或兄弟。

可是,在崇尚武力的国家利益面前,个人与家庭的幸福只能做出让步。兄弟们选择了政治理念高于个人情感,丝毫不为满面愁云的姐妹所动。强烈的信念和使命感,表现了这个动荡时代所谓的「英雄楷模」。

画作定格的一幕是如此激动人心。精确严谨的古典构图,英雄式的雄浑笔调,使悲壮的戏剧性场面具有无比的丰富性,不仅使达维特一举成名,也成为古典绘画的典范之作。

贺拉斯兄弟之誓,画家手稿

故事的结局是,对阵中只有荷拉斯兄弟中的一个人活了下来,而他最终又杀死了自己的妹妹,因为她向法庭控告他谋杀了未婚夫。悲伤的老父恳请国王看在浴血奋战的份上,宽恕儿子,国王再三考虑终于首肯。

尽管画作严格遵循古代标准,但所传达的爱国精神,却是被无情抽象出来的。当权者,希望在传统中找到为战争辩护的合法性。

为了民族存亡,唯有牺牲个人利益。当法国高唱「不是获胜利,就是死亡」奔赴前线浴血奋战之时,艺术的鼓动作用显而易见。

Leonidas at Thermopylae

7
自由引导人民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1830

德拉克洛瓦 Delacroix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罗瓦创作的《自由引导人民》,可谓西方绘画中最家喻户晓的作品之一。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现代社会最核心的政治主题:自由与人民。

作品的创作背景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7月26日,经过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为了增强皇权,宣佈解散议会,限制公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

这激怒了法国人民,他们再一次採取暴力革命,工人、商人、知识分子、城市居民,纷纷走上街头,举起枪支和石块,向王宫的壁垒进军。三天艰苦的巷战之后,最终战胜了保皇党人的军队,逼迫国王查理十世退位。

德拉克洛瓦本人并未参加这次战斗,但目睹了许多真实悲壮的场景。

例如一位名叫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象徵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而少年阿莱尔则勇敢地把旗帜插到圣母院旁的桥头,在中弹倒下之前,还杀死了一名国王的士兵。

受到人民起义的感召,她决定以此为题进行创作。「虽然未能为祖国的自由而作战,但我至少要用绘画来为祖国争光。」

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

画作远处依稀可见巴黎圣母院,虽然上方乌云滚滚,暗示着革命遭受挫折,但是远处透露的霞光预示着自由的曙光。

年轻女性戴着寓意自由的弗里吉亚无边便帽,以赤裸半边胸膛的古典造型,代表着最高的精神与意义,左手握步兵枪,右手高举法国三色旗,唤起民众情绪。

两名巴黎街头顽童自发参加战斗:左边顽童紧握着圆石,右边顽童肩挂弹药盒,正挥舞着骑兵手枪急速奔跑;

最左侧工人打扮的战士,手握步兵配剑或者火石打火机,腰间固定着手枪。身边是戴着礼帽的就是画家本人,他手握双管猎枪也参与到了战斗当中。

「自由引导人民」以纪念碑的方式,结合了勇敢的当代纪实文学,和古老的神话隐喻。

奔放的笔触,动势的构图,传递出前所未有的感染力,展现为了自由全民参战的高昂热情。已经和凯旋门上的雕塑「马赛曲」一起,成为法兰西革命精神的标志。

对名作的解释永远都不会有定论。艺术史家就像讲故事的人,每人都会讲出不同的版本。但真正的意义,只存在于画面和我们内心之间,随着阅历和经历不断感受和回味,你定会读取到其中属于自己的真价值。


一个人若懂得欣赏艺术,自然就会拥有审美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