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走天下 > 详细内容
贵州初印象(中)
发布时间:2020/8/14  阅读次数:6480  字体大小: 【】 【】【

游完小七孔后,我们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千户苗寨,在“鱼游天下”餐厅饱尝了具有苗族特色的长桌宴。

长桌一字排开,对面而坐,每人面前的碗底上放着一个红蛋,我想可能是寓意吉祥的意思,炉上的酸汤鱼散发出酸辣的清香!

长桌宴的菜肴品种和味道都不怎么样,来这里,主要就是体验一下苗族的饮食文化的氛围。

宴席间的高潮,当数苗族姑娘的敬酒,其间由几位苗族姑娘用自酿的米酒,唱着苗家祝酒歌,酒从最高的碗中流到最下面的碗,让客人一饮而尽,这叫做“高山流水”。酒罢,姑娘们还会用屁股撞几下你的腰部,渲染搞笑的气氛。



今晚,我们入住千户苗寨的蝴蝶谷客栈。从停车场下来看到挂有“ 西江千户苗寨”牌匾的大门,从这扇大门到寨子还有1.5公里的路,可选择坐车或步行。疫情期间,手续繁多,广场上压满了大批入寨住店的游客,只有耐心排队等候。

几分钟的车程后,到了服务中心,又看见一座挂有“ 西江千户苗寨”牌匾的大门,这才算真正抵达寨子了。

看夜景是游览千户苗寨的特色,进入寨子,沿着穿寨而过的白水河畔,欣赏这千户苗寨层层叠叠的万家灯火!

灯光下的风雨桥散发着古老而又现代的气息。

西江千户苗寨夜景。

虽说夜晚,河畔两岸人声鼎沸,异常热闹。特别是小吃一条街,这哪里像是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大有希望。

晚10点多,我们乘电瓶车到观景台。这里游客特点,尤其是租苗族服装拍照的。登高而望,夜幕下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 璀璨的灯火犹如繁星点缀在浩瀚的夜空。


D3 千户苗寨、镇远古镇

清晨早起,去看看苗寨白天的景观。

西江千户苗寨四面环山, 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苗寨一分为二,苗寨内建筑大多是木吊脚楼,寨寨相连,户户紧靠,独具特色。

风雨桥,意为遮风避雨的桥,寨子里共有7座风雨桥。一号风雨桥附近就是电瓶车乘车点。

每座风雨桥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它们集桥廊、亭、塔、阁的建筑特色于一体,桥状似长廊,两侧有凳,便于行人躲避风雨、休息。

在一号风雨桥附近,有一叫作田园风光的景点,远处是层层梯田,顺山环绕,近处是红花绿草,荷塘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区田园自然风光 。

苗寨最具有特色的小巷子---嘎歌古巷。

小巷深处的文艺情调。

窄窄的嘎歌古巷,凝聚了苗族古歌堂,蜡染,刺绣,腊肉腊肠制作,基本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里面都找得到。

西江苗寨博物馆。

文化苑里的芦笙广场---苗寨村民的活动表演场所。

商业街。

有情调的小店。

清晨,大部分店铺还没有开门,但小摊贩随街可见。品尝一下现打的糍粑,有好几种口味,一个就觉得饱。

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聚集村落,余秋雨曾赞叹:“以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虽说已经比较商业化了,但仍具有独特的魅力,值得前往打卡。


友友风采

威武的苗王 。(牛头是苗族图腾)-

靓丽的阿妹。

上午9点,我们离开千户苗寨,前往苗妹非遗博物馆。该馆共四层楼,分为民族服饰展厅、古民居用品展厅、手工艺品展示区及银饰文化展厅(购物店)。

用国库银打造的56斤苗妹银帽。

蚩尤--苗族的祖先

民族服饰展示。

传统家具器物和生活器具展示

苗族以银为贵,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苗族以银为灵。苗族的图腾崇拜,是银饰的重要造型。

苗族以银为美。在苗族审视饰品的眼光里,用白银加工制成的银饰具有至高无上的美。

人声鼎沸的购物大厅。

中午,在具有贵州特色的牛滚荡餐厅用餐,然后前往下一站:镇远古镇。




第三天下午四点多,我们抵达镇远古镇。古城位于贵州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设县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可惜的是,我们的游览只是走马观花,不少有价值的景点只能擦肩而过。这是跟团游的一大弊端。

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 自古以来就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屯兵2.8万人,有四宫殿以及石屏山上的苗长城和众多的关、屯、堡等历史的鉴证; 镇远 也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 、 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 ”的重要驿站,历史上的“八大会馆”、“十二戏楼”至今仍有部分保存完好。

古镇虽处在苗族,侗族自治州。但汉族人却占主导。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曾是朝庭驻兵。边关将士的后代,商人的后代都在此置办产业。再加上此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因此很多汉人就扎根于此。直到现今,周边都是苗族,侗族人,唯独古镇汉族人占大多数,并保留着徽派建筑的风格。

真正的古镇面积不是太大,由一条舞阳河环抱。从高处看就象一个小岛。在河的对岸就是后来在旧居民区的基础上往外延伸建造的新居民点。我们住的客栈附近就是,所以,到古镇游览还要坐上一段公交车。

舞阳河上有两座大桥,西侧是新修的,当地人称为新大桥;东侧的祝圣桥是镇远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当地人称之为老大桥。 新老大桥之间,既是传统意义上的古镇地界。

古镇由首尾相接的三条街道构成,主街上除了宾馆,客栈,饭馆,就是特产店了。很多原土著居民都搬到了新镇去住。把房子腾出来租给外地人做买卖。

古镇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一边是临河,一边为靠山,街巷两旁多是高高的封火墙,清清爽爽,整整齐齐。


镇远博物馆,错过开馆时间。

镇远县政府

禹门码头,也叫“ 龙门 ”,是古代专为科举士人所建。古代科举之人从京城返乡,大多坐船至这个码头登岸。

镇远 有“六牌十巷”的说法。现在古城中还保留着多条古巷道,四方井巷就是其中较出名的一条。

古巷的青石板路一直左拐右拐的向山上延伸,进巷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了这口四方古井。井口镶砌着长条青石,井底大小和井口一样,也是正方形,一侧还砖砌个小庙。

四方井巷成于明代,部分形成于清,至今仍保存完整。只有离开闹市,走进这狭长幽深的巷子,才叫做进入到古镇的腹心。

老屋小巷很有古色古香的味道,人又不多,安安静静,可以细细欣赏,慢慢品味这一景一致,一花一木,在古朴与现代、陈旧与新颖、老街与新灯中,竭力去觅得流逝岁月遗留下的痕迹。

在兴隆街的一家饭店晚餐后,我们往东走,转到顺城街尽头,便是古镇的地标性建筑——祝圣桥。祝圣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为一座东西向七孔大石桥 ,在历史上曾为湘黔滇古驿道上的咽喉要道。

清雍正元年(1723年)最后一次修复,使用至今。修复竣工时,正值康熙皇帝圣诞,为向圣上祝寿,于是将原来的舞溪桥更名为祝圣桥。

桥中间有一座三层八角楼阁,名为魁星阁,建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祝圣桥两边的桥头都在高山之下,犹如一桥连接两山,颇为壮观。

青龙洞古建筑群就位于祝圣桥的南端,这又是一组奇特的建筑,几十座古建筑紧贴山崖、密布在高低落差约60米、长约300米的狭长地带。这些建筑都依崖傍洞、贴壁凌空、错落有致,气势恢宏。

青龙洞始建于明代中叶,几度毁于兵火,几度修复扩建,始成如今的规模,在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贴崖古建筑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洞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有层次而又各自独立,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是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举目远眺,宛如一组鬼斧神工的巨型浮雕,又像一幅淡抹素描的水墨画卷。

在古镇有很多这样的铜塑,这座舞阳河畔的铜塑,形象地再现了百年前码头上商人之间交易的真实场景。

我们在古镇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古镇已是华灯初放。祝圣桥与魁星阁交相辉映, 不同颜色的灯光,分时段不停转换,石屏山上,灯光闪烁,如同天上的星星。

白日的镇远古镇透着古韵,而华灯初上,镇远又是一座现代城。

夜晚,你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古城夜景,河两岸的饭店、客栈、酒吧传来各种吆喝声、民谣曲,好不热闹。

而随意走进一条巷子,你似乎又可以看到一部穿越的画卷。

舞阳河畔的灯光夜景。

镇远街心广场上甘文焜塑像-- --- 三藩之乱殉职的第一位封疆大臣,死于吴三桂之手。

金庸笔下的镇远镖局已经随风飘散,而屹立千年的镇远古城却越来越焕发生机,就像颗蒙尘的明珠,拂去历史的烟尘,秀美恬静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线路推荐:古镇步行街入口--镇远博物馆--逛古巷道--百年豆腐--米酒酿造--傅家大院--两湖会馆--回到步行街主干道--祝圣桥--青龙洞--登石屏山--观景台览全景。


友友风采


一站:梵净山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