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谈天说地 > 详细内容
欧美打压都按不住!中国最强太空工程突围 创造历史!
发布时间:2020/6/24  阅读次数:988  字体大小: 【】 【】【


5000年前,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

战于涿漉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

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

3000年前,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

2400年前,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900年前,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20世纪,无线电导航进入中国

1994年,美国GPS系统全面建成

2000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成功发射

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通信服务,支援四川抗震救灾

2007年4月14日,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2012年底,北斗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2018年底,北斗三号系统基本建成,覆盖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区域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斗,中国人的方向感,中国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话说,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新闻,可以说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今天早晨9点43分,一枚长征三号火箭携带着一颗北斗导航卫星进入地球轨道。至此,北斗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进入位置, 北斗全球卫星定位网络全面完成。

25年,54颗卫星,三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这可以说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太空工程。

我们中国,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

翻看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你不得不感叹,中国在这种国之重器上的远见与执着。

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非常简单。

如果你知道空间中三个点的具体位置,并且知道这三个点和未知点的距离,那么你就可以知道这个未知点的具体位置。

所以,全球定位系统一般需要在轨道上发射数十枚卫星,来确保地球上任意一点都有超过3颗卫星的覆盖。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我国就已经有科学家提出了“灯塔计划”设立全球定位系统,但最终因为财力物力等限制因素终止。

但这不是我们卫星定位探索的终点,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时间里面,对于卫星定位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网上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的最常见问题,是: 为什么能用GPS,我们还要花大精力再造一个自己的定位系统。

一个很简单的回答是:为了安全。

你或许不知道,我们平时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空军70年代的一个军用项目。GPS首要目的是用于美军的军事用途,包括人员的定位,飞机导弹的导航等等。

技术成熟以后,美国军方把导航卫星开放给了民间公司使用。由此,现在手机和汽车上五花八门的导航定位软件才有了技术基础。 目前,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民用设备都仰赖美军的GPS技术支持。

民用的GPS精度要比美军自己使用的差好几倍。但这也不妨碍有些国家 (比如印度)连军队都依赖GPS的民用服务。虽然精度差,总比没有好。

但印度很快就尝到了依赖美国的后果: 1999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发生武装冲突。为了迫使两方停止交火,美军直接切断了印度军队的GPS信号,导致印军行动严重受阻。

(图源:economic times)

而英国在脱欧之后也正在研究建设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因为担心使用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会受制于人。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拥有独立的卫星定位系统重要性。

促成我国自行研制卫星导航系统的契机,是两场战争。

1991年海湾战争,让中国见识到了什么是信息化作战。在那场战争当中,美军导弹利用GPS引导对敌军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战车在GPS导航的指引下轻松驶过过去无人可及的沙漠荒原。

(图源:AETC)

3年后的1994年,北斗导航系统正式立项,最初的技术采用了两弹一星专家陈芳允在十年前提出的“双星定位系统”。陈芳允院士论证了在地面信号站的帮助下,可以把定位所需的卫星降到两颗,算是在当时国力有限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个折中做法。

(图源:ifeng)

1999年科索沃战争,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从美军B2轰炸机上发射的5枚精确制导导弹在GPS技术的指引之下击中了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3名记者死亡。这一事件再一次证明了独立掌握GPS技术的重要性。

隔年2000年,两颗北斗实验型卫星一飞冲天,这也就是北斗一号系统。

目前全世界可以算的上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系统,一共只有4个。

其一,是美国的GPS系统,一共大约有 32枚卫星在轨道上运转。该系统不论在民用还是军用上都是巨大成功。上文已经详细介绍。

其二,是苏联/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作为军事强国的俄罗斯,自然需要有自己的独立导航系统,目前一共有 27颗卫星运转。该系统主要为军用。

其三,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目前一共有大约 22颗卫星。由于欧盟大多数国家和美军是盟友,军用系统已经仰赖GPS,伽利略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民用为主的系统。从立项以来,由于欧盟各国扯皮严重,该项目进展缓慢。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曾经在2004年认真考虑过加入欧盟的伽利略计划,并且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但随后却发现欧盟的很多核心技术研究都把中国排除在外,无法成为伽利略计划的主导国之一。

2007年前后,中国退出伽利略计划,全力进行北斗计划

为了让北斗系统可以早日投入使用,北斗系统制定了三步计划,一边发射一边使用。

北斗一号系统在2000年发射,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服务。

2004年开始,北斗二号系统开始建设,14颗卫星进入轨道,为亚太地区提供定位服务。

然后就是2009年开始,北斗三号系统开始建设,30颗卫星组成全球网络,和二号系统一起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服务。

在2018年,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加快脚步,一年发射18颗卫星。2019年发射了10颗卫星。随着今天最后一颗卫星归位,北斗三号系统终于完成。

其实,从好几年前开始,北斗系统就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图源:xinhua)

目前大多数手机的导航软件,都是可以接收多国系统的导航卫星的,哪个信号强就用哪个。

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已经不输GPS系统,只要你用过安卓机使用地图,你就用过北斗系统。

北斗系统装上了我国的渔船,为远洋渔民提供定位服务

北斗导航系统与GPS相比,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功能,其中就包括了卫星通信

2008年汶川地震,很多灾区唯一的通讯方式就是北斗卫星。救灾人员依靠北斗系统的定位和通信能力对灾区展开施救。

(图源:新浪)

除此之外,北斗系统还广泛用在运输、基建、农林等方方面面。

当然北斗系统也绝不是限制在中国境内,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智能手机在印度非洲的畅销,北斗系统早已在全世界有了立足之地。

….

(图:2018年北斗发射)

时间回到1983年,那一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200多美元,比印度还差。城镇化率只有25%左右,大多数人都还在农村生活。

放在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恐怕都不会觉得,这个国家需要建立全球导航系统,一个连美国都还没折腾明白的科幻项目。

但也就是这一年,两弹一星院士陈芳允提出了“双星定位系统”,为后来的北斗一号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图源:中国航天)

在十多年的技术与理论准备之后,2000年10月31日,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乘着长征三号火箭起飞,进入地球轨道。

至此,这个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太空工程,终于走出了第一步。当年晚些时候,第二颗北斗试验卫星也腾空而起。两颗小小的卫星,实现了中卫星导航从无到有的划时代跨越。

唯一可惜的是,陈芳允院士在卫星发射前5个月去世,享年84岁,最终没有看到自己的成果落地、生根。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每次看到这种故事,都不得不感叹中国在国之重器上的远见与决心

其实不只是北斗系统,1990年,我国就有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为后来的高速铁路网络奠定了基础。当时就连发达国家都要掂量掂量的高铁建设,一穷二白的我们就已经把它摆上了日程。

因为那个时代的中国,有远见,去研究这样的工程;有勇气,去开始一个横跨好几十年的计划。

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抱定了成为发达国家的决心。

http://beidou.gov.cn/xt/xtjs/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