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风诗词 > 详细内容
[听见诗歌][唐诗]刘禹锡《秋词》
发布时间:2019/8/24  阅读次数:1236  字体大小: 【】 【】【

听见诗歌

  

點擊這里打開新視窗 | 以下內容被隱藏:www.ximalaya.com (我已了解這是外部網站,并同意加載)

  

写在前面

  为了方便让大家收听,每期都将录音进行了上传,点击标题“听见诗歌”下面的“同意加载”再点击播放键便可以在线播放(电脑和手机客户端都可以播放)。文末附有录音下载链接,喜欢的也可以直接下载。
  时间真快,一转眼迎来了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处暑”也叫“出暑”,就是暑气离开的意思。不知大家有没有感到新一层的秋意?之前说过“伤春悲秋”,那么“秋”除了“悲”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呢?今天就通过刘禹锡的《秋词》来寻找答案。

  

关于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刘禹锡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汪琨《秋山颐养图》

  

王明明《刘禹锡诗意图》

  

曾光艺《便引诗情到碧霄》(釉上彩瓷板)

  

姚耕云《晴空望鹤图》

  

赵少昂《秋崖瀑影图》

  

张大千《策杖攀山图》

  

卢光照《飞鹤》

  

宋文治《庐山松云图》

  

徐贲《竹亭秋声图》

  

颜梅华《晴秋空鹤图》

  

白伯骅《刘禹锡诗意图》

  

林散之草书刘禹锡《秋词》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歌赏析

  刘禹锡,字梦得。他和白居易、柳宗元都是好朋友,与前者并称“刘白”,与后者并称“刘柳”。中唐有两大诗派,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刘禹锡虽与两派诗人皆有往来,他的诗歌创作却呈现出与两派都不相同的风貌。
  刘禹锡的人生遭际与柳宗元十分相似,但从两人身上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随后因参与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九到十年后,二人被召回京,随后再度被贬。柳宗元最终于四十七岁时死在了柳州刺史任上。
  而刘禹锡在回京后又生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享年七十一岁。文如心声,至今中学语文课本里依然会选录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从中可以读出一种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哀怨与怀才不遇的自暴自弃。但是面对几度被贬和数十年的宦游生涯,刘禹锡的态度却如此不同: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玄都观是京中著名道观。刘禹锡被贬十年回京后,看到满朝攀龙附凤的新贵,作了第一首《玄都观桃花》。据说那些被讽刺的人看到这首诗,定了他一个“诗语讥忿”的罪名,于是刘禹锡又被贬到更远的连州。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回到京城长安,还不罢休,旧事重提,又作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每每读到这两首诗,想象着刘梦得摸着胡子微微一笑:“呵呵,看,刘郎我又回来了!”总是忍俊不禁,但同时又被那种“世事沉浮,我自岿然不动”的豁达洒脱感动着,难怪白居易说刘禹锡是“诗豪”。一个面对春天不轻易言“伤”的人,面对秋天,自然也是另一种气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看不惯自古以来诗人笔下的秋天,都是凄凄惨惨、悲悲戚戚,偏要说秋天比春天还要美好。这样的刘禹锡,真是太令人喜欢了。鹤翔高空,风轻云淡,诗兴原本也是该随着这个季节飞扬的。闭上眼,想想秋阳铺在脸上的感觉,如此温暖美好。这首诗被收录在小学语文课本里,但小时候读只觉得它句句押韵,朗朗上口,今天重温起来,才被其中昂然向上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
  古代许多优秀的诗人大多是一生命运坎坷不得志的,其中有很多像柳宗元那样,虽然文学造诣很高,却有很明显的性格缺陷,最终抑郁而终。刘禹锡则是一个全身都充满正能量的人,读他的《陋室铭》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我想,这种洞彻世事的通脱离不开刘禹锡对宇宙、社会、人生长期的思考。一直觉得他是整个唐朝最富哲学气质的诗人。除了诗文以外,他还有一部哲学著作叫做《天论》,其中论述了天的物质属性,拥有唯物主义色彩。这大概就是刘禹锡能够笑对人生起落,对物质享乐嗤之以鼻的原因吧。
  而在诗歌理论上,刘禹锡也有十分清晰的思考。他认为:“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
  清代诗论家吴乔用一个很生动的比喻解释了刘禹锡这段话:“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如果把一个人的“心”,或者说思想情感比作米的话,那么把这种内在思想情感外化为文章,只是相当于把生米煮成了熟饭;而把这种内在的思想情感外化成诗,却像把米酿成了酒。也就是说,与文章相比,诗歌是更神妙、更具超越性的一种存在。
  有人说:“诗歌与哲学是近邻。”能对诗歌有如此深入思考的人,你可以想见其文章中关于宇宙、人生、命运会有多精彩的论述。哲学常常给予我们能够超越一己悲欢、物欲得失的视野,让我们能从更阔大的时空中看到任何挫折、苦难的必然、偶然与微不足道。
  最后,想起《苏菲的世界》里那个著名的比喻:这世界就像魔术师帽子里变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他们年纪越长,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舒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一段惊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哲学意义不是让我们脱离尘世,恰恰相反,它给予了我们另一种思维状态,让我们能够从容地走完这一生。就像这夏天走了,秋日依然静好。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祝大家晚安。


複製代碼
https://pan.baidu.com/s/1hnlwL9uUfprywCIP-f4SOw  提取码:0idd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