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剪影 > 详细内容
日赚3.3亿,63岁的隐秘大佬,比马云马化腾更狠!
发布时间:2019/4/7  阅读次数:1648  字体大小: 【】 【】【
文/金错刀频道 祥燎

  哪家企业是2018最赚钱的中国企业?

  不算国企,这个最赚钱企业的头衔,依旧落不到人们熟知的阿里、腾讯,而是中国平安(601318)。

  根据中国平安的数据,2018年平安集团净利润1204.52亿元,相当于日赚3.3亿元!它也因此成为首家利润超千亿的非国有企业。

  相比马云马化腾,中国平安的马明哲更低调,除了每年两次集团报告露面,他几乎不在公众视野出现;他的起点更低,创业之时仅有初中学历;他的年纪更大,比马云大9岁,长马化腾16岁。

  但三人却没多少代沟。2013年,他们还联手创建了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被称为“三马同槽”。


日赚3.3亿,63岁的隐秘大佬,比马云马化腾更狠!
  已经63岁的马明哲,凭什么能在互联网时代站稳脚跟?

  1

  “我负责0到1,其他人负责1到N”

  马明哲管理公司,主抓战略,他说:“我主要负责0到1的创新,1到N就交给团队去做。”

  因此,战略上是否可行,成了评价马明哲的第一标准。

  1988年平安成立时,由于是国资控股,轻松拿下不少保险业务,成立第一年便营收418万,利润190万。


“躺着赚钱”的马明哲,却很不满足。
  “躺着赚钱”的马明哲,却很不满足。

  他先是想方设法进行股份制改革,摆脱禁锢他手脚的体制内身份。同时,推动业务转型——不能只做商业保险,还要做寿险,做综合金融。

  现在来看,马明哲做寿险、综合金融的决定,奠定了平安未来十几年的发展。但当时,反对、不解的声音才是主流。

  在一次会上,有领导就说:“保险公司就应专注在自己的保险上,把产险业务、寿险业务统统分开,信托、证券都剥离出去!有些人要搞什么综合金融?不是时候!”会场上,几百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指向马明哲。

  马明哲的压力很大,但他说:“枪打出头鸟,你要是随大流吧,也没什么压力。但是你要想有所作为,走到大流前面的话,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为此,马明哲经常去找监管部门的领导,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他手下都觉得憋屈,他回答:“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我情愿给人家下跪!”
  为此,马明哲经常去找监管部门的领导,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他手下都觉得憋屈,他回答:“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我情愿给人家下跪!”

  终于熬到2002年,国务院批准中信、光大、平安为3家综合金融控股试点集团。


然而,马明哲的综合金融模式还是一次次被质疑,尤其在2008年。
  然而,马明哲的综合金融模式还是一次次被质疑,尤其在2008年。

  2008年1月,平安以近22亿欧元入股比利时富通集团。没想到,金融危机肆虐,平安的投资损失近200亿元,相当于当时一年的利润。

  那是马明哲精神上最受打击的时候,每天要靠三颗安眠药才能入睡。他顶着众怒,一边承认错误,一边坚持认为,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没有问题。

  果不其然,平安迅速从低谷中走了出来。2009年,平安集团的总资产9357亿元,2012年6月,这个数字便飙升至2.6万亿。


综合金融大局已定,马明哲又动起其他心思。2010年,他在内部说:互联网浪潮下,金融产业是“Change Or Die(不变就死)”。
  综合金融大局已定,马明哲又动起其他心思。2010年,他在内部说:互联网浪潮下,金融产业是“Change Or Die(不变就死)”。

  于是,在当时主流金融对互联网金融态度消极的情况下,他开始了新一轮布局:

  2011年,创办陆金所,成为中国最大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

  2014年,创办平安好医生,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医疗健康咨询服务平台;

  2015年,创办壹账通、平安医疗健康管理公司.....

  后来,平安集团将这四家公司分拆,对外宣称估值400亿美元。年过六旬的马明哲,反倒成了第一批收割移动互联网红利的人。


如今,马明哲又变了。过去20多年,他一直将汇丰、花旗等国际金融机构作为参照系。现在,他把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看作是对标对象。
  如今,马明哲又变了。过去20多年,他一直将汇丰、花旗等国际金融机构作为参照系。现在,他把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看作是对标对象。

  所以一直有个说法,“想知道金融业要发生什么,就去看马明哲在做什么。”

  2

  “在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人才”

  杰克·韦尔奇在《大道至简》中说道,“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远比开发一项新战略更重要。这一宗旨适用于任何企业。”

  马明哲对此很认同,他曾表示,平安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公司的用人观——在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人才。

  1997年,马明哲意识到管理落后,开始和麦肯锡合作,而代表麦肯锡参加平安咨询项目的首席顾问是张子欣,他是麦肯锡全球600个合伙人之一。

  与麦肯锡的合作,令平安受益匪浅。咨询项目结束后,马明哲便把张子欣留了下来,成为核心管理人物,待遇优厚。


后来,出于业务多元化的考虑,马明哲又多次赴港,请来了“亚洲保险教父”梁家驹,一举奠定了平安人寿近十二年高速发展的基础。
  后来,出于业务多元化的考虑,马明哲又多次赴港,请来了“亚洲保险教父”梁家驹,一举奠定了平安人寿近十二年高速发展的基础。


而当平安开始探索综合金融时,为了打开银行业务版图,马明哲又邀请了在国际上拥有7次银行并购经历的花旗银行的理查德·杰克逊加入。
  而当平安开始探索综合金融时,为了打开银行业务版图,马明哲又邀请了在国际上拥有7次银行并购经历的花旗银行的理查德·杰克逊加入。

  2010年后,平安向科技转型,马明哲先是挖来了麦肯锡全球资深合伙人计葵生,后者带领团队创建了陆金所;2014年,马明哲又挖来了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马云早期“五虎将”之一的王涛,随后平安好医生横空出世。


从这些例子能看出平安挖人背后的一些逻辑。
  从这些例子能看出平安挖人背后的一些逻辑。

  在平安的概念里,那些在原单位受到表彰与重用,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人,往往是最顶尖的人才,绝不能放过。

  马明哲曾分享道,“现在,在平安工作的海外专才,基本上没有谁是公开招聘或者自己找上门来的,都是在其他公司发展最好的时候,正处于上升期的阶段,我们通过国际猎头公司把他们请过来的。”


而涉及到具体的挖人流程,大概有这几招。
  而涉及到具体的挖人流程,大概有这几招。

  首先,通过国际猎头公司物色,海选出5~10个候选人,反复比较。

  然后,看上哪个人才后,反复动员。业内流传,马明哲一旦盯上谁,他可以让猎头公司的高管在你办公室楼下的咖啡店办公,天天找你说喝杯咖啡,直到打动你。

  他的筹码也很实在。

  1. 超高薪酬。马明哲会为一些真正的人才提供顶级经理人级别的薪酬,平安的人力成本也因此为国内业界之最。这遭到很多非议,但马明哲认为,“他们为平安带来的收益,足够平安为他们发500年工资。”

  2. 充分授权。真正的人才,绝对会渴望足够的空间去施展拳脚,马明哲便给予他们高度信任和自由。主管投资的叶黎成在2008年投出了680亿元,马明哲没有参加任何一个项目;公司的财务,曾十几年没有找过马明哲签字。

  正因为有这些人才,所以当有人问他,平安有那么多家公司,你管的过来吗?他说:“我两手是空的,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团队去做,我负责的是平安两到三年后的事。”

  3

  “一流的战略、二流的执行”,

  不如“二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

  马明哲有句使用多年的名言:做XX,我们别无选择。


话是这么说,要是办不成事,就沦为喊口号了。所以在企业文化里,必须极度重视执行力。
  话是这么说,要是办不成事,就沦为喊口号了。所以在企业文化里,必须极度重视执行力。

  在平安的发展初期,马明哲就明确提出“一流的战略、二流的执行”不如“二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

  2000年前后,为了摆脱利率变动对传统寿险产品的影响,平安启动了“凤凰计划”,引入了国外新型保险品种——“投资连接保险”。但在产品推广中,平安操作不当,令客户被误导,最终遭到“群诉”。

  那时的平安,有36个二级机构,再加上三级机构,数量更多,基本是各自为政,在管理执行上一片混乱。比如,保险公司营运的基础——《基本法》,各地统计出来居然有30多种版本;投连产品的宣传材料,甚至有89种......

  这场风波,耗费了马明哲一年多才平息,所以反思也很深刻。


在事后的检讨中,马明哲便以《我们别无选择》为题作了报告,提出了“品质优先、利润导向、规范管理、重在执行”的十六字方针,尤其强调了“重在执行”。
  在事后的检讨中,马明哲便以《我们别无选择》为题作了报告,提出了“品质优先、利润导向、规范管理、重在执行”的十六字方针,尤其强调了“重在执行”。

  报告中,他对那场风波做了复盘。

  执行力的保证要素是什么?第一个是执行的标准,第二个是执行的纪律,第三个是执行的能力。所以针对执行不力的情况,要从这三方面入手解决。

  在标准上,不仅要强调高度一致,而且要有详细的行动方案和周密的计划,做出去就要在客户心中形成统一印象。在纪律上,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并通过严格的考核措施来保证。在能力上,我们强调团队的执行能力,强调持续力。

  去年,有篇很火的文章《马明哲:拥有执行力才能让你强大》写道,一次金融监管会上,台上领导一边讲,台下马明哲一边拍PPT内容,然后加上具体要求,发给各条线对口的管理者。会议结束,马明哲对监管要求也完成了部署。

  只用几天时间,马明哲就能收到各家子公司的具体方案,时间,节点,检验标准,追踪工具;一周后,随便哪个业务员,甚至都能说出马明哲的要求。

  “一个人做事快点,顶多叫执行,一百万人的同进退,那才是执行力。”

  结语:

  对战略、人才、执行力的重视,和马明哲的危机感不无关系。“不变就死”“不要幻想明天”,是他长挂嘴边的一些话。

  所以年纪越大,越是不敢不学,唯恐跟不上。

  马明哲不是金融科班出身,但进到这行后,他不仅拿下金融学博士学位,还成了南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平安每进入一个新领域,他都是第一个研究的人。找领导、和外资谈判,也是他打头阵。

  “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这是他的危机感。


日赚3.3亿,63岁的隐秘大佬,比马云马化腾更狠!
  在中国,还有比马明哲危机感更强的企业家——任正非。一直以来,任正非在这方面说得更直白,也更直击人心。在那篇广为流传的《华为的冬天》中,他一上来便写道: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企业家没有危机感,才是最大的危机。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