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剪影 > 详细内容
一位贫穷的老人悄然离世 她才是中国真正的明星
发布时间:2018/11/8  阅读次数:1407  字体大小: 【】 【】【

我们总是把目光投在明星身上,明星结个婚、离个婚、出个轨都能刷爆朋友圈,我们乐此不疲的为其转发点赞,而那些真正为中国作出贡献的人,却总是无人问津!

距离现在的7年前,2011年6月20日,对很多人来说,是平常的一天,不值得记住的一天,而就是这一天,有一位老人因病在北京去世。

她走后,她的儿子来到她住处,回忆起母亲的点点滴滴,不禁泪如雨下。

再仔细一瞧,你会发现,老人生前住的家实在是太破旧了,家具都是些20世纪50年代的旧物。

她自己过得真是叫人心酸,曾穿过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在这张小床上,一睡就是几十年。

想必这位贫穷的老人,就是个普通人吧,可再仔细了解,你会吓一跳,因为这位中国老人,她的人生足以震惊全世界!在当下中国娱乐圈影星,离个婚都能刷屏的今天,在影星们领着天价报酬,还偷税漏税的今天,我们必须告诉你她的真实故事,因为她才是真正的中国贵族!她才代表了真正的国家精神!

她,就是何泽慧

1914年,她出生在苏州,祖籍山西的她,从一开始,就是个妥妥的贵族,家世背景显赫到吓人的地步!

据记载,清朝300年间,她的家族考取了,15名进士,29名举人,22名贡生,65名监生,74名生员……

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无何不开科。到了近代,何家就更厉害了!

先说富到什么程度吧?

都知道苏州有个网师园,世界文化遗产,举世闻名,那网师园可是何家的私宅!

而家族成员中又几乎个个是大才,父亲何澄,同盟会成员,当过保定军官学校教官、沧石铁路筹备局局长,中央监察院监察委员等;

母亲王季山,物理学翻译家;

姐姐何怡贞,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和沈阳金属所的创始人之一;

姐夫葛庭燧,金属物理学,国际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

哥哥何泽明,金属学专家;

弟弟何泽涌,中国细胞学专家,山西医科大学著名教授;

妹妹何泽瑛,中国植物学专家。

而她的外祖父母也不简单,

外祖父王颂蔚,蔡元培的恩师;

外祖母谢长达,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曾创办了振华女校(杨绛的母校)。

她的表哥表姐表弟们,随便拎出一个也都是精英人才!

王季烈,中国近代物理学翻译第一人;王季同,“王氏代数”发明人;王季苣,中国第一位化学女博士。王守竞,物理学家,其“王氏公式”,至今被大学物理教科书所引用;王明贞,清华教授、物理学家;王淑贞,中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王守融,中国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和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王守觉,中国半导体电子学家;王守武,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倪葆春,中国整形外科奠基人;何泽慧的表姐夫陆学善,葛庭燧,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而上面提到的王守觉、王守武、陆学善,葛庭燧,以及何泽慧自己和丈夫钱三强,全部都是中国院士,

一个家族,一代之内就出了六个院士,中国百年以来,实属奇迹!

何泽慧(右)童年与兄弟姐妹们一起,这是当时典型的中国上层社会家庭

幼年的何泽慧在家族的影响下,晓文识字,酷爱读书,早早就立下了献身科学的宏大理想。

1932年的中国,仍然盛行缠足、妇女仍受歧视,而18岁的她决定前往上海考大学,父亲跟她开玩笑说:“考不上就回来当丫环。”没想到,她一考就进了清华物理系,是当年唯一的“女状元”。

何泽慧与姐姐何怡贞(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

考大学的这个决定,不仅让她成为了不起的女性,还遇到了她一生的挚爱!

她的同班同学里,有个男生叫:钱三强。

钱家同样很显赫,钱穆、钱伟长、钱锺书、钱学森,等等我们熟悉的大才大智,都属于吴越王钱镠的后代。

而钱三强,是一代国学大师钱玄同的次子,后来与钱学森、钱伟长,并称中国现代物理学的“三钱”。

何泽慧和钱三强就这样相遇了,一个聪颖灵秀,一个文质彬彬,共同的是两个人都才华出众,同学们都觉得,他们是郎才女貌、天设一双。他们也彼此互相欣赏,虽心存爱慕,可羞涩的两人,都很少主动找对方说话。大学时光转瞬即逝,他们均以高分成绩毕业,就此两人天各一方,然而爱情的种子,早已悄悄种下,只待结果的那一天。

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学系的毕业照,前排长辫姑娘是22岁的何泽慧,后排最左边是23岁的钱三强

毕业后,钱三强被北平物理研究所所长选中,赴法国跟随居里夫人深造。她则带着满腔的报国情,和几个男生一起,跑到南京军工署求职,希望能打败日本侵略者。结果男生们都被留下了,她却因为是女生而被拒绝了。但她并没有就这样放弃,她的一个同学告诉她,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的系主任,曾在南京军工署当过顾问,于是她立马跑到德国,直奔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

可系主任克里茨教授却再次拒绝了她,这个系本来就属于保密级别,别说不收女性,连外国人也都是一概不收的。她一听急了,真诚急迫地对克里茨说:“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我们军工署的顾问,帮我们打日本侵略者。我为了打日本侵略者,到这里来学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呢?”身为一个弱女子,竟有如此勇敢赤诚的爱国情,看着她坚定的神情,克里茨被深深地打动了,就这样,这个娇娇小小的中国女孩,用无与伦比的勇气,征服了这个近代军事工业第一强国,她跨越男女差异,成了该系第一个外国留学生,也是该系第一个外国女留学生!

1940年,她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柏林西门子工厂实验室,参加研究工作,1943年她又到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之后,是她首先观测到了,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为“科学珍闻”。

那时她虽然身在德国,却无时无刻不思念父母,思念祖国,然而中国战火纷飞,她难以联系上亲人们,就在这时,她想到了法国的钱三强。她给他写了封信,由于战时限制,只能写25个字,她在信中问他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父母报平安。从这之后,两人的书信往来就越加频繁,他们用短短25个字,一封封的讨论天气,讨论学术,讨论未来……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却有着心灵深处的碰撞,这份爱情清清淡淡,层层递进。

到了1945年,他终于鼓起了勇气向她求婚,一封25个字的信里写到:“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她看到信后甚至都没犹豫,就提笔写下:“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就这样第二年的春天,她就离开了德国,来到钱三强所在的巴黎,在居里夫妇的见证下,举行了婚礼,互相许下不离不弃的诺言。之后,她就跟随丈夫留在法国,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工作。没想到此后的她在法国,开启了自己科学生涯最辉煌的篇章!

1946年巴黎,何泽慧(左)与伊莱娜·居里。她和丈夫钱三强一起合作,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变和四分裂变现象,并预言裂片的质量分布。这些重大发现宣布后,引起巨大反响,被称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理学上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西方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由于铀核“三分裂”现象是她首先发现的,所以她也被人们尊敬地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这项震惊世界的发现,足以获得诺贝尔奖,可由于当时世界对中国的歧视,诺贝尔奖并没有公平地发放奖章。不得不说,这是她的遗憾,但更是诺贝尔奖的遗憾。

夫妻二人在巴黎的合影

而那时获得了如此成就的她,如果继续留在国外,凭他们夫妻俩的本事,肯定能生活的条件优越,拥有最优良的科研环境,并在未来取得更大荣誉。可这些东西,他们眼睛都不眨就直接放弃了,

1948年,两人不顾各种阻挠,历经艰辛,义无反顾地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

不久后新中国成立,一切百废待兴,她和丈夫钱三强一起,毅然扛起了筹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任。那时中国连简单的仪器都找不到,更让他们头疼的,就是资金问题,可他们没有灰心丧气,两个人骑着自行车,跑到旧货店和废品收购站,寻找可以利用的元件。然后,她负责绘制图纸,他负责动手制作,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竟做出了一个个必需的仪器。经过几年的努力,物理研究所渐渐有了规模,科研人员由最初的5人扩大到150人,这是新中国第一支核物理研究队伍!

1956年,她还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而当研究所重点转向原子能后,她又立即奔赴苏联,负责关键的加速器,及在反应堆上进行核物理实验。

1958年,中国第一台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起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使中国快中子实验工作,很快就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钱三强被公认为是中国原子弹之父,但鲜少有人知道,她同样为中国的核武器,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功绩!

然而后来的文革,即使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即使是世界一流的核物理学专家,也没能躲过这场浩劫。她被打倒,被批斗,家也抄了,她和钱三强一起被关进,陕西合阳的“五七干校”去劳动改造,而她心爱的三个孩子,也被拉去下乡插队。在干校,他们夫妻俩受尽折磨,养猪、扫厕所、施肥、锄地……生活落差如此之大,可身处如此人间地狱,她们却依然心态平和,依然对科学怀着无尽的热枕。

到了1973年,59岁的她,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机!这一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她被邀请担任副所长,上任后,她立即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工作,推动了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的研究和发展。并在西藏建成,世上海拔最高的高山乳胶室,使中国成为当时少数几个,能生产核乳胶的国家之一,推动了中国高能天体物理的研究工作。她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高空科学气球,并相应发展了,空间硬x射线探测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

作为一个女子,她的事业已经足以令人敬佩,但她真正令人佩服的,不是她伟大的事业,而是她的品格!她从不在意物质待遇,和丈夫住在中关村,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区中,这里已经破败不堪,昏暗的楼道里贴满了,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小院里到处可见各种各样杂物。而她们居住的就是一个小房间,白粉刷墙,除了木地板,几乎没有任何其他装修。

单位要给她派专车接送她上班,她死活不要,只坐公交车,一直坐到92岁。92岁的大家、“中国居里夫人”,她穿的衣服都是地摊货,脚上常年穿的就是一双解放鞋,对于吃的她也不在意,几个馒头就能让她心满意足。就连去参加国际会议,穿的都是打了三层补丁的鞋,手里提的是人造革书包,带子都断了。

而她的家世显赫,私宅苏州网师园举世闻名,可是举世恐怕都不知的是,1950年,她毫不犹豫地,就把它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即使她头上有了许多头衔,可无论面对何种身份的人,她都是同样的谦虚,简朴,下属、同事、朋友一致评价她: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