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谈天说地 > 详细内容
王健林表忠心,麻烦却才刚开始
发布时间:2017/7/24  阅读次数:1131  字体大小: 【】 【】【
先给一个结论:王健林的麻烦刚开始!
2015年11月,王健林: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

  

弱弱地问一句,王健林赚的钱,真的是辛苦钱吗?
前几日,万达600亿出售万达酒店、文旅给孙宏斌和富力,王首富说是三赢。你听说过,三人斗地主有全赢的么?
一笔交易,买方和卖方都赢了,那么谁输了呢?
大家都知道,万达拿地成本非常低,王首富曾说过“亲近政府,远离政治”。据说在万达,专门有个政府研究院,上百号研究员,做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对官员做非常细致的考察,要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官员,要把焦点放在官员个人身上。
低成本拿地急剧扩张的背后,政商关系有多牛,这时,谁输,就清楚了....

  
刚说“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现在就变卦了,表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决定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
这个表态相当耐人寻味啊!
王健林说:“在中国的国土里,因为经济基础和政治体制所决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在资本方面的地位,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想,我们完全靠市场,不依靠政府资源,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出一个世界超一流的企业出来。既是为中国企业争光,也是为我们民营企业正名。这是推动我一直不放弃发展、还在这么努力的原因。”
用商业语言、家国情怀和民族主义情绪混杂官方话语包装起来的立场后面,是不是还有一些不便明言的意图。
王健林在全球资产收购狂潮中可谓大手笔,是中国企业家中买买买的先锋。王健林多次提及万达的“2211”工程,即到2020年,万达资产达到2000亿美元,市值达到2000亿美元,收入1000亿美元,净利润达到100亿美元,30%以上的收入要来自海外。
据统计,万达在海外的投资总额或高达2500亿人民币,投资遍布美国、欧洲、澳洲和印度,领域涵盖地产酒店、影视、娱乐设施和奢侈品巨头等。其中,还有莫奈和毕加索的两幅画。
短短时间,近2500亿元的海外收购和海外投资,这么多钱是怎么出去的?来自哪里?买了一些什么?真的跟万达的业务密切相关吗?万达真的有这么多现金吗?
现在,大家来看看,万达海外并购的真相!

先从一张表格说起:

  

下图所示,五年前,万达开始了海外并购,金融机构纷纷参与了万达海外并购的贷款:

  

不难看出, 万达的买买买……,花的是金融机构的钱钱啊。
这部分资金是怎么到海外去的呢?我们再来看看下图所示的路径,基本上是“内保外贷”模式。

  

如图所示的路径,不知你是否明白,它已经规避了国内房地产调控对相关行业贷款的限制。
也就是说,万达和王健林在中国国内背负人民币负债,持有的是海外的美元资产。相当于“变相”把资产“转”到了海外。——换了你,你高兴吗,更何况国家监管部门呢?
王首富的海外扩张之路走得太急了,太明目张胆了,目的太昭然若揭了。
资本可以无国界,但是资本家必须得有国界!更何况是那些通过政策套利的资本家!
我们再来看万达在海外都买了些什么?

  

3年下来,买的全都是酒店、游艇公司、娱乐、体育公司等泛娱乐公司。
显然从官方角度看,这部分资产并不是国家所需要的,也不符合国家产业规划的“高精尖”产业。
在官方看来,境外收购导致的外汇资本过度外流,已经对外汇储备的稳定造成冲击,进而动摇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我们看到,2015年和2016年的境外收购高峰时段,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大幅下降的,两年下降了一万亿美元,对人民币的贬值已经造成实质影响,这是监管层不容许的。
由此可见,过去那种“人民币负债,美元资产”的玩法不再被允许。
在国家开始动用行政力量在金融系统展开风险整肃之时,王健林很快就失去了先机,并且因为其标杆意义而成为被惩戒的典型。
根据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的分析,当前,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正在积累,金融市场上也乱象丛生,套利投机泛滥,利益输送严重,大案要案不断滋生。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全球资产收购急先锋的万达集团无疑成为了目标靶子,原来曾经管用的政商庇护机制忽然间失效,甚至成为反向作用力。
为了从噩梦中解脱出来,王健林一方面通过变卖资产断臂求生,化解迫在眉睫的债务压力,另一方面强化态度表达,决定把投资主要留在国内,希望能亡羊补牢,获得谅解。

  

富豪们通过特定表达传递某些信号并不意外,梁稳根和马云都曾经豪放的表示,可以把所有资产献给国家。王健林后续或许会有更多豪放的表态。
只不过,竞技游戏既然已经开场,风险往往不是靠表态所能规避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