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礼仪 > 详细内容
盘点古代酷爱读书的十大学霸
发布时间:2016/4/22  阅读次数:2336  字体大小: 【】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85本。下面清风为你盘点古代酷爱读书的十位学霸,希望能够触动你的心灵。


凿壁借光的学霸——匡衡




据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记载:“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借光说的是西汉时期有个叫的匡衡的小朋友,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白天必须拼命干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安心读书,可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而他的邻居却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你看把人气的!匡衡这个小朋友还真有耐挫力,你不让我到你家借光读书,我就自己想办法,反正不能不读书!呵呵,他还真就想出了办法,不过不算光明正大,他是把自家和邻居之间的墙上悄悄凿了个小洞,借着从小洞透过的光发奋读书。就这样,匡衡还真出息了,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这个学霸真不简单!  


萤囊读书的学霸——车胤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说的是晋代车胤从小好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空余时间发奋读书。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于是脑洞大开: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就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吊在书桌前,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就这样,学霸车胤还真学出了名堂,并做了高官。


映雪读书的学霸——孙康



同样是晋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最终成为饱学之士。  


头悬梁的学霸——孙敬



据《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记载:“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孙敬是东汉时期的学霸。起初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的小心脏很受伤,于是就下决心认真学习,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太长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用一根绳子,一头系住头发,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锥刺股的学霸——苏秦



据《战国策·秦策一》记载:“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这个战国时期学霸名叫苏秦,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常常读书到深夜,实在熬不住要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后来苏秦终于一举成名,并手握六国相印。


牛角挂书的学霸——李密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就以“牛角挂书”、“束书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负薪读书的学霸——朱买臣



据《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记载:“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这个学霸还真有意思,靠夫妻二人砍柴为生,竟能一边挑着两捆的木柴,一边读书,勤学如此,想不出名都难了!

流麦不顾的学霸——高凤



“高凤流麦”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高凤还真的算得上个学霸,读书专心到自己庭院里晒的麦子都被暴雨冲走了还不知道,仍在专心致志的读书,我真是醉了!


带经而锄的学霸——倪宽



“带经而锄”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倪宽这位学霸,是西汉武帝时千乘人(即今广饶县石村乡倪家村人)。自幼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无力供读,靠给他人做饭和为人佣工维持耕读生活。但他少有大志,每次下地劳动,总将《五经》挂于锄钩,休息即读。
  倪宽因精通经学为汉武帝所赏识,被任命为左内史,负责治理京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民政,学霸终成正果。



断齑画粥的学霸——范仲淹



据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记载:“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范仲淹少年时由于家贫,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正是凭着“断齑画粥”这股苦读的劲头,范仲淹最后终于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看看古人,再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有点汗颜呀?我们真的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不爱阅读。当阅读成为了习惯,你的人生或许更加精彩,当我们每个人都爱上阅读,我们的民族也就会更加繁荣强盛!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