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礼仪 > 详细内容
那些关于“羊”的汉字意蕴
发布时间:2015/2/10  阅读次数:1818  字体大小: 【】 【】【
思想在语言中蕴藏,语言在文字里承载。汉语言文字蕴藏和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一言一语、一笔一划都经过一个民族喜怒哀乐诸多情感汇聚积淀,成为文化、融为血脉、变为基因。羊和人类的关系不言而喻。自人类开始懂得狩猎捕获多余的羊后,开始进行成功驯养,并始终伴着人类生存、生活、生产,成为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神农氏、炎帝等部落的图腾。


  “羊”的文化意蕴最为直接的体现在与之有关的汉字中。据有人统计以“六畜”犬、牛、马、羊、鸡、豕为字根的汉字中“羊”最为多,其中的文化意蕴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认真咀嚼。

 ——与食物有关的“羊”字

  鲜:望文生义,羊是草原羊、鱼是野生鱼。鱼和羊在一起,就是一“鲜”!有鱼有羊就是“土豪”般地好生活。“鱼”表示“鲜”的本义与“鱼”有关;“羊”意为“驯顺”,指古代贵族家的厨师们在厨师长的带领下像羊群中的每只羊专心吃草那样各司其职,整个厨师团队像羊群那样驯顺地劳作。羊肉和鱼肉被人们以最好的方式食用最初是以烧烤的过程出现的……烧烤能够调集起人们对最原始萌动之初的本能感觉。吱吱作响的食材在熊熊烈炎作用下,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火焰中化身为焦、酥、脆、嫩、香的舌尖美味。一经入口,那种刺激舌尖的复合味道,用满足二字已不足为道。

  羓: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一种珍贵的羊。也可指大块干肉;泛指干制食物。风干羊肉不知道能不能称作“羓”。风干后的肉全无水分,散失掉油脂后肉质变得相对松散,香味却凝结和浓缩了,所以使得风干肉口味独特,浓香无比。

  羹:汉族传统食物。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作为一种黏稠浓汤,主要由肉、菜及勾芡调和,亦能加面成为面羹,另有甜如豆沙、糖等做成的甜食。羹因大量使用勾芡,加上调和料等提味。食材方面几乎都是肉类,口味较重且热量高,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与道德有关的“羊”字

  義:“我”是兵器,又表仪仗,而仪仗是高举的旗帜,“羊”表祭牲。合起来的意思是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牺牲。本义: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不惜牺牲。“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忠義二字便是人们心中最为崇高的道德标杆。儒家把核心精华“仁”、“义”、“礼”赋予到羊的身上,可见儒家文化追求温和平顺。

  善:羊和言组合在一起成为善字。一个“善”字,从最初人们愿望的羊多、食物多、有饭吃等等含义,已经演化成对处事行为和内心思索的扩展。“上善若水”;“善,德之建也”皆是人们追求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

  羞:会意兼形声。字从羊从丑。丑,扭也;羊在丑左上角,为掩覆之形,意指从羊群中抓一、两只羊,以供膳食。本义:抓羊(供膳)。引申义:某人像被抓羊供膳那般驯顺。现在“羞”字意思已经直至内心活动了。

  ——与祝愿有关的“羊”字

  美:羊大为美。美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物质世界和精神境界最佳的表达,不管是物美还是心里感觉美,其所蕴含的意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祥:福也。从示,羊声。既可以作为形容词,也可以作为名词。有神的保佑,有羊的生活,就是“祥”。吉祥如意,是最美好的祝愿。

  羲:是典型的会意字。本义为春夏季节庄稼顺着人意生长。从羊,从“禾戈”,从丂。“羊”本指羊或羊群,引申指“羊群跟人走”、“羊顺从人意”。“禾戈”表示“庄稼像军队方阵那样排列整齐”。“丂”指“经历风雨”。“禾戈”与“丂”联合起来表示“排列整齐的庄稼在风雨中成长”。“羊”与“禾戈丂”联合起来表示“风雨中的庄稼顺着人意生长”。

  汉语言博大精深,一个“羊”字就从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到更高层次的物质需求,再到精神层面、道德方面的追求和规范,无不渗透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可见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非比寻常。在羊年到来之际,祝愿大家美满、吉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