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美文 > 详细内容
崇武古城
发布时间:2015/1/19  阅读次数:4528  字体大小: 【】 【】【

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留。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外,有2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庵庙堂等古建筑遗存,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处的大岞山“岞山八景”之一“龙喉晓烟”有惠安第一胜景的美誉,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狮石晚照”的狮石台曾经是戚继光操练水兵的指挥台又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城外半月海湾,著名画家洪世清创作的大地岩雕——“鱼龙窟”,以及著名书艺大师朱屺瞻、钱君陶、刘海栗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还建有现代石雕博览园及省级海边森林公园。登临古城,足可探古览胜。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据说宋朝时,这里就称为崇武乡守节里。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县后,在这里设小兜巡检寨。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活动在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一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入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周德兴是个军事工程专家,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当年,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岞城、黄崎城、峰尾城。祟武城为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建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景点特色:
      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墙共长245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并设有两层跑马道。墙上有墙碟1304个,箭窗1300个,窝铺26座,四面设城门,在城内莲花山制高点,还设有瞭望台,四面城边有窝铺、月城、墩台和通外涵沟,构成我国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区内长达28.8公里的曲折海岸线上,12个沙湾处处沙质细腻、妩媚绮丽,4大岩群迭峰垒石、磊落万状。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丁字型石砌古城池──崇武古城就耸立在景区的正东方,其建筑工艺之独特合理被称为“古代系统工程的案例”。位于古城南侧的“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一处荟萃石雕精品的主题公园。该园区占地9公顷,共收藏有不同艺术风格的石雕艺术精品500余件,与古城、大海浑然一体,独具匠心。景区内全国最大的岩雕艺术作品──大地艺术,是由著名的画家洪世清老先生花费数年心血创作而成的,其作品取材于海礁岩崖的原始形态,依形取势,循石造型,创作出形神兼备的各种艺术形象170余件,甚称石雕艺术一大奇观。而位于崇武大乍的东山,竖起了20米高的惠女雕塑,惠女民俗村建设已拉开帷幕。目前,该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全省优秀旅游景区,
       被福建省财政厅、旅游局列为全省旅游重点建设项目,被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量近百万人次。


                                   
                                
                                   

历史人物:
       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祖国宝岛台湾,崇武军民随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祖国南大门厦门岛,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挥崇武海战,击沉击伤入侵的美蒋“永泰”、“永昌”号军舰。古城的军民兵士骁勇善战,令人精神振作;而古成的文人雅士,深切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对故园的热情讴歌,引起了后人的强烈共鸣。在崇武城南郊峡道壁谷,盘石岩,峭壁间的“海门深处”石刻即为著名诗、书、画名家黄吾野所书。黄吾野曾经“十年避乱别江湾”。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倭患平定,黄吾野重返家园,他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咏唱了平倭后的太平景象:“海天南望战尘收,漠漠平沙罢唱筹,渔艇已鸣烟前橹,农人又住水边洲。”明代布政使惠安人戴卓峰也曾在崇武的龙喉岩上摩刻一联:“嘘吸沧溟涵地脉,吐吞日月镇天池,”高度概括了崇武的雄浑气势,照见了先贤的万古英风。

景点推荐:

古城门
         城内有四个城门,东、西、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两道城门,外加筑月城,上建城楼,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门则外加设一照墙。相传当年倭寇炮轰城池,城内关帝庙的关云长把青龙偃月刀一挥,炮弹被拨落在城墙旁,再一挥,炮弹射回贼船,于是船沉寇亡。我想,这就是关帝庙香火鼎盛的缘故吧。  
       西门的两道城门如今依旧完好地保留下来。荫凉的城门下摆有几个小摊子,摊主相互拉着家常,手不忘挥动自制的掸子赶着飞过的蝇蚊。新枝、野花在城门墙头留下春的影子,陈年古榕的须根垂下,默默感受着古城的一切。经西门往东,而北,终到南门,城内的十字大街联结着四个城门,太阳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在不大的城里留下三十多座宋、明、清历朝所修建的寺庙庵堂,有了这些古建筑,古城的沧桑中更添几多古朴。

                                             
                                
                                   

古城墙  
               对于崇武来说,石头就是小城的灵魂。周长2567米的花岗岩古城墙记载着小城的历史,见证了小城的从前以来,把历史的记忆一直留到了今天。
  踏着石砌的台阶,缓缓地走上城墙。跑马道上遍布的野草,泛着干净的绿。斑驳的城墙就是古城的典籍,徐徐的风吹过,翻过一页页史册:抗倭名将戚继光亲临崇武,指挥剿倭,平定倭乱;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祖国宝岛台湾;崇武军民随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祖国南大门厦门岛;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挥崇武海战,击沉击伤入侵的美蒋“永泰”、“永昌”号军舰。几百年来,古城几代军民凭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这里的“崇报祠”、“元饲宫”等,都是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

古民居  
       顺着城门一直向里走,外边的嘈杂似乎隔于城门外,老街出奇地静。老街两旁是朴素的民居,石房子、红砖厝、木结构房子都没有太多的装饰。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透出岁月的斑迹,沉淀的光芒还在。
  一条条小巷藏于一座座民居之间。走在狭窄的石巷道,老房子的门终日敞着,人们不急不缓地过着悠闲的日子。院子里的妇女坐在装满带壳海蛎的大桶,熟练地撬开蚝壳,不一会儿,脚边的蚝壳已堆成小山。她的服饰就是被风趣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头戴黄斗笠,披着白底小碎花头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蓝色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腰间佩有银腰链,下穿宽大飘逸的低腰黑裤。这种全国独具一格的服饰在崇武不时会跑进你的视线,因为惠女们勤劳的身影随处可见。 从逼仄的小巷走出一位老人,晃着矫健舒缓的步子。 这不禁令人猜想他们的祖上会是哪位驻守老城的官兵呢?又是属于“百家姓,万人丁”中的哪个支脉?  

崇武古城  
       崇武半岛在我国古代的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为防备海盗倭寇,江夏侯周德兴在崇武建造城池。初筑时,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倭寇攻城六昼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鉴此教训,劝募大修。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四月,福建总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屯兵在此,兴修城防,演武练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和城防设施。清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这时全城周长2567米,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基宽5米,墙高7米,有窝铺26座,城堞1304个,箭窗1300个。四面设门,东西二门筑有月城,城墙上有烽火台、瞭望台和这放铳炮的虚台。城墙有二至三层的跑马道四城边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向城外的涵沟。
       城内原建有捍寨、墩台、馆驿、军营和演武厅等,构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此后,城防已失去军事上的作用,又因长期废弃,城墙失修倒塌。1983年,由国家拨款进行全面修复。历史上曾经为国立下不朽功绩的古城,又屹立于崇武半岛上。1987年举行“崇武古城创建六百周年纪念活动”及学术讨论会,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巨大兴趣,它是民族的骄傲,历史的丰碑。

                                                     

                                         
  
美食推荐

崇武鱼卷

                                   

  崇武鱼卷是福建闽南一带的一道名菜,也是泉州的十大名小吃之一,在闽南举行的比赛中多次获奖,深受闽南百姓及来惠安旅游观光的游客的赞赏。
       以海为生的人,顶风钻浪,时时在冒着生命危险,人们最重视的是平安顺利、圆满团聚。由此,在惠安海边崇武出现了一种含有祝愿美好圆满意思的菜肴——鱼卷。早年在崇武地区,除了婚喜宴席头道菜要上鱼卷,逢年过节或家庭便宴也必上这道菜,因此家庭主妇都会做鱼卷,只是手艺水平和原料质量不一样。  
  正宗的崇武鱼卷的主原料选用这里盛产的优质鱼,以马鲛、鳗、鲨等最佳。加工时先去掉骨头及内脏,余者用利刀细细刮下肉去掉皮,用手揉成泥浆状,揉时边加进适量的盐水,最后加上精制地瓜粉(一般每斤纯鱼肉加2两左右)、鸡蛋清、碎猪肉、青葱等佐料,用手搅拌调匀让鱼肉发酵。加工合格后(靠加工者的手感判断,因而是质量高低的关键)的鱼浆再卷成一条条圆状体,放进蒸笼以烈火蒸熟,其加工均匀度、发酵度及蒸煮火候都极其讲究。熟鱼卷可保存几天至十几天,冬季可更长,如果放进冰箱或真空包装,保鲜期可达几个月。鱼卷食用时,可切成小段在清汤熬沌,也可切薄片油炸或与蔬菜一起炒。还有一种不做成鱼卷而做成小颗粒在滚开的水中泡熟,称为鱼丸或鱼羹。

泉州肉粽

                                   

  泉州的肉粽,亦为古泉州的应时名点之一,旧历端午,几乎普遍要吃肉粽和碱粽。本文仅谈肉粽。肉粽的原料,是以糯米为主,其次为配以半瘦肥的三层猪肉,和以其他的配料,裹以竹叶,用细麻绳系紧。肉粽的配料,上等者除了猪肉,还有香茹、栗子、虾米、莲子、鸡肉、火腿、雪笋、卤蛋等,十分讲究。  
    肉粽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肉切成方片,然后放在锅中卤以“糖乌”,加些五香至熟,才将猪肉捞起,将卤汁炒以预先洗净的上等糯米,至所有的卤汁都被糯米吸收进去为止,再放在竹框里,用竹叶一个一个地包成四角形的粽子。在包扎过程中,逐一放入所备的配料,至告一段落时,再集中放在大锅中去炖,方言叫做炕肉粽。炕肉粽的时间,一般是半日左右,肉粽才能出胶,香味四溢,再取出一串串悬挂起来。食用时,再一串串拿到钵里去“炖热”,这样做,不致冷食伤胃,也使肉粽本身更加起味。

清真牛肉锅贴

                                   

  清真牛肉锅贴:是泉州百姓喜吃的一种小点。用精面粉揉作面坯,牛肉加姜剁成肉末作馅,包作饺子放入平锅中煎熟。锅贴起锅时色泽金黄,底酥香脆,肉馅鲜美,入口爽滑,为清真名点。

蚵仔煎

                                   

  泉州有句谚语:“肥蚵肥韭菜”,“正葱二韭”。那就是说到了旧历二月,韭菜的生长最为旺盛,蚵仔也最为肥润的时节。蚵仔煎是以两者为主要的原料,前者切成约一市寸长,和洗净的蚵仔放在一起,外渗地瓜粉,适当加点清水拌匀,使三者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半浓液体,然后放到圆煎盘上煎。煎时要适当加些猪油。在煎的过程中,要边喷洒酱油和老醋、地瓜酒去腥,边用煎匙不断地翻搅才不致焦热。高级点,在翻搅过程中,还打个鸡蛋或鸭蛋放在蚵仔煎上,营养价值更高,香味更浓,更能刺激人的胃口。 泉州沿海产蚵区:以泉州东海的寻埔,安海的东石为著名。和蚵仔的韭菜如已过季节或不够供应,蒜仔亦是拌蚵的代替原料。

花生仁汤

                                   

  泉州有句农谚:“旧历六月十九日三项新”,新花生就是其中之一。自此之后,泉州市镇上的甜点铺、摊也将卖应时的甜点新花生仁汤,竞相广告出来。自然,有的甜点铺、摊,是常年都有花生仁汤供应的,但是总不如历七、八月间那样花生新,味道鲜美。  
       泉州人做花生仁汤,另有一番的匠心和创造,剥开的花生仁要粒粒饱满,不能有一颗“臭粒”,要先用开水去膜。炖的时候,把去膜的花生仁,倒入钵中,添加足够的水量,用火慢慢地炖,直炖至花生仁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洁白完整,实则稍为用指一捺,烂如泥浆为止。食用时,舀二、三匙花生仁放在碗中,放些白糖,泡以开水就成。泡后的花生仁,立刻带些小小的白油珠,和稀稀的花生仁浮在碗上,一时香味四溢,入口生津,富有营养。
       泉州市里有专门一条街是吃海鲜的,晚上文化宫附近有很多大排档 还有美食街的许多美味比如:海蛎煎,红菇饭、老鸭汤等等都比较推荐值得一试。

       小吃:面线糊、肉粽、洪籁鸡爪、江口卤面、海蛎汤 很多也很便宜。

                                   

                                   

                                   

                                   

                                   

旅游攻略
       崇武,崇尚武备之意。因为其地处险要,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的崇武只是一个小镇,属于惠安,而惠安又是泉州下的一个县。
       此去崇武,一看是惠安女。就是戴着斗笠,披着头巾,短上衣,宽筒裤的女子,传说勤劳贤惠。我们确实也发现了这点,很多重活也都是她们干。先是遇见在海边用钻子在岩石上敲海蛎的惠安女,然后在古城中发现推着一板车的石头的惠安女,最后在菜市场看见卖着海鲜的惠安女。凡是有劳动的地方,她们无处不在。从年龄上来看,她们至少都有40以上了,或许比较显老也不一定,但没有年轻的。也许这种传统的装束正在悄然消失。 她们的头巾五颜六色,但上衣一般是蓝色,裤子是黑色。  
       崇武古城是一个被高高的围墙围住,有正门,也有其他几个侧门。门是拱形的,和电视上看见的一样,只不过是要小些,进去真的有种古代进城的感觉。正门进去是一座很古老的庙,忘记叫什么了。这是我感觉最有庙堂气氛的一座庙宇了。连这个不相信佛的我,都开始虔诚。城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子,只有一条石板路作为交通。住的大都是老人,他们不舍得抛弃这里。老人的着装和年轻人也不一样,年轻人穿的是现代装,老年人,尤其的老奶奶,穿的还是对襟衣。就是典型的汉族衣服。当然还有就是穿惠安女特有的那种的。在这个小小的地方,我们发现了很多祠堂,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祠堂,如果后代发达又孝顺,就会把自己家的祠堂修建得富丽堂皇,而那些没有钱的,只能是保留原状,断瓦残横,褪色到只留灰色的木头的屋里,横七竖八地挂着十几张黑白的遗像,说这里闹鬼,真有人会相信。或许除了没钱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或无后,或后代外出没回,或其他,不得而知。  
       武位于海边,这是我第二次见到了大海。不过应该是我真正想见的大海。因为上次在惠州,海上有很多小岛,不是所谓的一望无际,而这边,真是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水,蓝蓝的水。于是马上录了下来,由衷道:好漂亮的海啊!想到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到海边看海,我知道父母是不能实现我这个愿望的,只能等。而现在,我自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上一篇:商丘古城 下一篇:三河古镇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