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分为川藏北线和川藏南线,即G317、318线。川藏北线在四川境内长约937公里,川藏南线四川境内长约824公里,是进出川藏的主通道。图为318线四川境内部分路段。 冯中豪/摄
今年川藏线迎来快捷发展时代——被称为“全国施工难度最大”高速公路的雅(安)康(定)高速公路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新二郎山隧道是该公路全线第一长隧,具备超长、超深、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震强度高等特点,预计2018年3月份建成通车。
二郎山隧道是我国在藏区建成的第一座特长公路隧道,2001年1月11日,全面建成通车。隧道建成通车后,缩短公路里程25公里,避开了二郎山最危险的路段二郎山位于雅安市天全县与甘孜州泸定县交界处,东距成都约260公里,西至康定约97公里,海拔高度2988米,是川藏线上的第一座大山隘口。图为两名护路工人站在隧道入口处。
藏区以山路为主,摩托车成为当地村民的一种主要交通工具。图为甘孜州德格县几名藏民将摩托车停在一旁坐在路边休息。
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川藏线沿途风景。
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川藏路旁为方便当地村民修建的山路。
四川省瓦泽乡营官村环境优美的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里5岁的罗布,他的父母都是当地舞蹈队的表演者。
瓦泽乡营官村湿地公园内,当地藏民走过帐篷前。
据甘孜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体育局局长孙明春介绍,当时中央决定和平解放西藏,但是在昌都遇到了阻碍,后方补给跟不上。据记载,中央曾派了4架次飞机运输物资,但是因为有二郎山、折多山等比较高大的山,又遇到了阴雨天气,只能被迫返航。因此,中央决定抢修甘孜机场。图为坐落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的甘孜机场跑道遗址。
甘孜机场跑道遗址,如今已经成为一条交通便道,一名当地藏民正在跑道上停车休息。
甘孜县飞机坝窑洞群旁的游客。
国道318线路边的甘孜州道孚县格西小学。据该校老师陈雯娟介绍,过去藏民不重视教育,不愿送孩子来学校学习汉文,如今这种现象大为改观,这个始建于1956年的小学已经有了209名学生。
格西小学里,12岁的桑姆正在教学楼旁看书。
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川藏路旁奔腾的大渡河。
甘孜县正在申请4A级风景区的胡杨林。
雀儿山五道班驻地海拔4889米,是三千里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一个道班。此处含氧量只有平地60%不到,日常用水、用品均要下山20多公里取用。
雀儿山五道班驻地海拔4889米,是三千里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一个道班。48岁的方胜勇在此护路5年多,月薪3800,为了多挣800元,老方从山下申请调到了山上,因为女儿“马上毕业需要用钱”。
甘孜州境内的塔公寺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康巴地区藏民朝拜的一个重要圣地,有“小大昭寺”之称,距康定县城110公里。
塔公寺旁前来朝拜的藏民坐在一家小商店旁休息。
惠远寺在宗教界拥有“九龙九狮”崇高称号,座落在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协德乡先锋村,现有僧人269人。图为寺庙里的一名喇嘛。
惠远寺是清廷出资专门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修建,七世达赖驻锡寺近六年,十一世达赖克珠嘉措也诞生在离该寺不远的下村。
惠远寺里的一名老喇嘛。据介绍进入寺庙后要出去必须按照顺时针方向行走,不能走回头路。
惠远寺声誉远扬,每天都吸引很多藏民前来朝拜。
惠远寺大殿里一名年轻喇嘛。
惠远寺声誉不但遍及康区,而且远扬藏区,且此地形如莲花,故又称“莲花宝地”。
川藏线德格境内的玉隆拉措风景区内,当地藏民带着自己的孙女。
川藏线德格境内牧民在一座白塔旁支起帐篷,当地人称他们随季节逐水草而居,因为宗教信仰,帐篷会优先靠近有白塔或寺庙的地方。
川藏线德格境内的玉隆拉措风景区内一群游客走过。
川藏线德格境内,玉隆拉措风景区。
德格印经院坐落在甘孜州德格县城。这座藏区三大文化中心之一的印经院始建于1729年,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
德格印经院以其在藏传佛教中得重要的地位吸引了很多喇嘛前来朝圣,图为从四川阿坝步行前来朝圣的喇嘛。
德格印经院楼顶,远处山上挂满了经幡。
川藏线由四川地区进入西藏后俯瞰国道。
西藏江达县岗托镇,34岁餐馆女店主次旺巴姆坐在自家“齐心茶馆”的餐馆内。餐馆规模并不大,但近几年路过的游客越来越多,餐馆生意也越来越好,纯年收入已达3万多。
“进藏第一镇”西藏江达县岗托镇。当地藏民经过一家小商店。
江达县岗托镇珠雀村,村民央金背着自己一岁的孩子站在自家开办的饭店门口。饭店经常会接待进藏旅游的游客。
江达县岗托镇珠雀村,一名村民走过白塔前,这种白塔在藏区随处可见。
318国道昌都地区沿线风景。
强巴林寺,位于昌都地区行署所在地昌都县昌都镇马拉山上,是西藏最大寺庙之一。寺庙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喀巴祖师的徒弟西绕桑布,于15世纪30年代主持修建。
鲁朗作为318国道上“林芝县东大门”,是藏东南旅游的必经之路。其周边聚集了易贡国家地质公园、鲁朗临海、南迦巴瓦峰等景区。广东第六批援藏工作组进驻后,提出了力争到2016年把鲁朗镇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小镇、藏东南旅游集散中心和西藏重要的旅游地标的战略构想。图为建设中的国际小镇。
强巴林寺的“古庆”跳神以狰狞逼真的面具,整齐典雅的动作造型,宏大的场面而闻名雪域高原。
强巴林寺僧人众多,是西藏驻寺僧人最多的寺庙之一。
强巴林寺内的信众。
八宿县邦达镇克色村。该村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依靠318国道脱贫致富。今年50岁的庆绕扎西是该村运输队长,女婿现在也在跑运输,主要从成都、拉萨拉货到昌都。图为扎西和女儿及外孙在自家客厅。扎西称现在家里一辆车的年收入在二三十万左右。
八宿县邦达镇吉中乡毕穷村69岁的扎西多加,扎西通过销售虫草一年有5000多元的补贴收入,家里饲养的30多头牛成为全家8口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八宿县邦达镇克色村,当地村民曲珍站在自家门口。
波密县,名为“红楼”的国家级文物单位。1959年1月4日,著名的扎木保卫战打响,红楼便成了这场战役的指挥中枢,当年的扎木中心县委和昌都解放委员会波密第二办事处的领导就在红楼上指挥了这场战役,并取得胜利。
色季拉山位于西藏林芝县以东,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滇藏公路所跨越。图为海拔4728米处的色季拉山口。
夕阳下的世界柏树王园林,这个位于西藏林芝区的园林里拥有一株树龄2000年以上的巨柏,因此成为当地藏民心中圣地。
距318国道46公里的工布江达县境内的国家4A级自然风景区巴松措景区。
19岁的拉姆在林芝县巴松措景区摆小摊出售小饰品已有5年之久,年收入能达到6000多元。
53岁的才让是工布江达县境内巴松措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清理景区内垃圾。
60多岁的卓嘎在工布江达县巴松措景区摆小摊卖鱼食供游客喂鱼。虽然挣不到多少钱,但她依然觉得能给家里减轻些许负担。
巴松措景区内千年寺庙措宗寺门口一只白鸽正在慵懒地散步。
太昭陈列馆,位于西藏工布江达县太昭村是“唐蕃古道”古驿站“太昭古城”遗址所在地。今年60多岁的洛桑次仁,在陈列馆担任解说员。
工布江达县太昭村,一名村民走过一处正在兴建的藏民民居前。
藏民对牛有特殊情结。在太昭村随处可见在街道上随意走动的牛,没有人会去驱赶它们,各家还会在牛脖子上挂上不同挂饰用以区分。
26岁的拉姆央宗是工布江达县太昭村村民,女儿今年4岁。按照传统风俗,村子里哪家盖房子全村在家的人都会前去帮忙,且不收任何费用。
29岁的贡桑是工布江达县太昭村村民,家里主要从事畜牧业,家中6口人年收入能达到近3万元。
48岁的帕加在工布江达县太昭村经营着一家小杂货铺。她称由于附近商店较少,旅游旺季时生意还不错,此外家里还靠种了地养点牛赚钱。
村民次仁群宗在工布江达县阿沛新村开办了一家家庭旅馆。旅馆中有14张床铺,分为藏式和汉式两种,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2011年旅馆年收入是5000多元,目前年收入已经达到4万多元。
布达拉宫前观景台上游客。
布达拉宫广场上一名藏民走过。
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布达拉宫门口白塔外表。
布达拉宫里的广场,前几世的达赖喇嘛就在这栋楼里观看广场上的表演。
从布达拉宫北面俯瞰拉萨市貌。
拉萨布达拉宫夜景。
拉萨大昭寺前磕长头朝拜的藏民。
除了磕长头朝拜外,大昭寺外还有很多藏民围绕着寺庙行走祈福。
拉萨街头一名老人走过。
清晨7点多太阳刚刚爬出山头,拉萨贡嘎国际机场门口已经陆续有人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