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语茶馆 > 详细内容
女孩为啥害怕变老?从“老女人”的情欲说起
发布时间:2019/3/10  阅读次数:1938  字体大小: 【】 【】【

看完法国电影 《她》(Elle) 有很长一段日子了。最后留在我心中的是她无比优雅又张牙舞爪的情欲。我不会用 "奶奶" 去形容她,也不能叫 "妈妈" ,虽然无论是演员还是剧中人物的年龄对标到中国,大概率会被归入 "中老年妇女" 的行列 —— 这个人群在我们印象中的关键词是 "大码女装" 与 "骨质疏松",与情欲绝缘,与性爱绝缘,与荷尔蒙绝缘。



《她》(Elle)剧照

于佩尔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比饱满、充满情欲张力的成熟女性:意外被强奸(受害者),又勾引已婚的邻居(有罪);有过肌肤之亲的密友(善),又与其丈夫有染(恶);爱儿子(爱),与儿媳敌对(恨);与丈夫分开(旧情),又破坏他与新女友(忌妒)。所有女人可能遭遇的身份都是 “她”。每次想到她,我都会反省一番自己狭隘的联想链条:老女人=奶奶 / 妈妈 / 老阿姨=广场舞/死亡审美/下垂咪咪/带孙子/催婚。真是想象力匮乏。




《她》(Elle)剧照
仔细想想,我们国内似乎还鲜见一个 "Elle" 式的榜样:她是高度成熟的女人,也在高度掌控自己的情欲;她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地游走于多重身份,同时又不丧失自我。

也许在她年轻时,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当她到了一定岁数,被默认过了 "最佳赏味期" 时,人们会默认,她已被情欲的王国开除了。没有人想看上了年纪的女人谈爱情。没有人想看五十多岁女性的欲火与激情。我们在心里一遍遍地舔舐年轻胴体,并给色衰的身体盖上遮羞布甚至禁忌。



她也许不需要爱情,但也有正常的性欲

我经常想象自己到了妈妈的岁数会是什么样子:我还会心动吗?我还会想做爱吗?性幻想变了吗?于是我问妈妈:妈妈啊,你不想恋爱了吗?你有多久没和爸爸亲亲了?

妈妈 "哼" 了一声:幼稚。她觉得 "上了年纪" 的妇女再搞那些情情爱爱,既羞耻又恶心。

对中年女人的赞美都是 "保养得体“,”冻龄女神",可见人们崇尚的依然是凝固的青春,迷恋的依然是饱满与幼态。就连对中老年情欲的最美好描绘,也和少女如出一辙,得像许晴那样被动插入,连呼不要 ——《邪不压正》还是《老炮》,老年文艺男子的审美还挺一致的。

《邪不压正》截图

20多岁的情欲是小白兔,再往上就是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 。人们一面 "珍惜" 与 "保护" 着年轻女孩的所谓 "清纯" ,一面戏谑嘲笑着熟女们的 "我要" 。情欲是一件如此自然的事,被贴上 "饥渴" 的标签可真是令人感伤。

   不被允许老去的她们  

我常常困惑于周星驰42岁时可以与22岁的张雨绮搭戏,而比他小6岁的张敏、小9岁朱茵早已不见踪影;葛优的银幕恋人从徐帆换到阿娇,张嘉译的荧幕 CP 从68年的马小艺换到88年的王小米;周杰伦娶了93年的昆凌毫无违和,当年为他写 《可爱女人》 的徐若瑄却已是高龄产妇。男艺人的花期如此之长,女艺人的困境显而易见。

截至目前,我们的主流标尺还是卡得很死。相比于63岁的于佩尔演了一个情欲生动的50+超熟女,国内同年龄角色基本数得出来:妈妈,婆婆,太妃皇太后,闲人马大姐。中年女演员的 "尬与惑" 反映了当今人们对中年女性这个群体印象刻板且了无好奇。刚刚成为国内首位柏林电影节影后的演员咏梅这样说道:

"对于现在中生代女演员的状况,我很愤怒。她们形象都很好,人生阅历又丰富,又会表达,可市场上给我们的机会太少了,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审美问题。很多观众不愿意看一个很美的中年女性,他看不懂,只看年轻漂亮。审美问题背后,其实是教育问题。

别人总拿梅丽尔·斯特里普,朱莉安·摩尔举例子,但国外对中年女性很包容。在中国太难了,你努着劲儿拍也未必有人看。你只能去演一些没有缺点的、优秀的、可以立牌坊的贞洁烈女,具有牺牲精神的女性。为什么老让我演科学家的妻子,而不是女性科学家?可大众审美如此,我演知识女性、科学家,又有几个人看?

这事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愤怒。"

—— GQ 报道《 咏梅自述:你知道我是柏林影后,但你不知道我是谁 》

彼岸梅姨大放异彩,我国潘虹无戏可拍。一代女演员站起来说:我们值得被看见。她们已成长起层次丰富的强大之人,而其他人尚未作好准备,因为 "看不懂"。

一个有趣的逻辑是,年轻女演员扮老很正常,年长女演员扮年轻就是不可饶恕。离开 “花季” 的女人,再试图 "扮嫩" 只会招致嘲笑。我们的荧幕正在被洛丽塔文化占领 —— 她无法迈向成熟女人,她必须是一个尚待发育的少女。一代代女演员被定格在、镶嵌在 “少女感“ 里无限循环,不是代表自己,只是代表一个 “年轻” 的范式;人们爱的也不是她们,而是对 "年轻" 的顶礼膜拜。

”年轻就是美啊,这有什么不对??“

说到这个话题,真的很容易陷入循环嘴仗:

"许晴好少女哦!"

"为什么要求女性永远少女?空洞肤浅直男癌!"

"审美自由不懂吗?上纲上线女权婊!"

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只需一步就能厘清这个死结:事实不等于判断。比方说,"胖" 不等于 "丑", "少女" 并不天然等于 "美" , "衰老" 并不等于 "不好" 。我们的语言里,有太多描述性的中性词汇和正负面判断被绑定在一起,但并不非要如此。

比方说,我在看于佩尔的时候,她面容的皱纹、干瘪的嘴唇、胶原蛋白的流失,它们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要回避呢?回避衰老,因为你觉得衰老是错的,这才是根源所在。谁在告诉你 "衰老"  等于 "不美" 呢?它是自然的一部分,它本身没有判断、没有情绪,也毋需反驳和掩饰。我在她的脸上看到了 "Ageing" ,仅此而已,接着我看到了她美妙的肢体语言、绝妙的语气和微表情,看到了她个性的饱满与情欲的多汁,于是我说:她很美。


《她》(Elle)剧照

美应该有很多层次。你认为 "只有年轻才是美" 也没问题,但请想象一下,一个愿意正视衰老的舆论氛围,跟一个鼓励女性 (当然还有男性) 保养得宜永如少女 /男的审美环境,哪个令你觉得更松弛、更受尊重呢? 多元审美的意思,不仅是一根树枝开始分出多个枝桠,是从一维升到多维。反抗 "年轻主宰美" 的当下意义就在于,撑住并撬开那一点点细缝,绝对不屈从于主流的降维打击。

   不被允许老去的我们  

但是女孩们还是不想变老。有次我出门,猝不及防地被一个面容霜桑的老大哥喊了一声 "姐" ,我顿感不悦。可我为什么不悦? 假如我是男的,被叫一声哥,真是再正常不过。说到底我还是在挂念 "年轻" 。

唉,女人,你为什么不敢老?





年方二八,怎能与 "三八" 为伍

我从小就仿佛懂得一个道理:男人会随着年龄魅力四射,女人会随着年龄色衰爱驰。如今我长大了,我知道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偏见,但还有许多人无法醒来。前不久在一个饭桌上,我与一群作曲家哥哥聊到恋爱与结婚。他们得知我的年纪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在二十多岁最好看的时候嫁出去,因为男人永远喜欢年轻的。而后他们说:

“四十岁的女人没法看的。”

我的心顿时紧紧揪住了,因为我身旁恰恰坐着一位这个年纪的女士。他们仿佛没看见,她也装作没听见。我喜欢他们每一个人,但这番话的确令我一度非常难堪。

我理解他们的底气。人们看到男人会说:他老了且孤身一人,但他很成功。看到女人会说:她很成功,但她老了且孤身一人。这令我感觉,男人的年龄是一圈圈树的年轮,是赢得勋章必须的时间;女人的年龄是撕下的一卷卷卫生纸,充满末路渐近的徒劳感。男人与女人手上拿着相同的年龄砝码,却站在转折句的两端。

我看过一个大学老师在谈到他的职业有什么好处时这样说道: "一群最青春的女生围在你身边,并在开始老去时自觉离开。" 几年过去了,我对这句话一如初见时反胃。年龄,堪称当代女性最沉重的压迫之一。性荷尔蒙之于女人,就仿佛奶头之于奶牛,他们只关心能不能吮到奶,至于哪头牛、换了多少头牛他们并不在乎。他们的潜台词是,"年轻小姑娘像割了再长的韭菜" ,而过了赏味期的韭菜该自找归宿 —— 已经不再有资格作为男性凝视的对象,怎么还好意思出现在他们的视线?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一个颇为讽刺的事实是,女性人类的预期寿命已渐近90岁,人们依然习惯于抓住 "18-22" 理论不放。我们的年龄构成非常复杂,就连在你身体内部各个器官都可能是异龄并存,更何况还有文化年龄、演化年龄、心理年龄等多重层次。年龄是数字,问题是我们赋予这些数字异常粗暴的标签,25是分水岭,30 是大龄,诸如此类。在这样的观念下,试图保持年轻的女孩就仿佛在上行电梯不停地往后奔跑。她既不能安心地与年纪与时俱进,又不能真正地返回青春。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刻舟求剑竞赛,岁月是女人的诅咒之河。

年轻时,她需要准备美貌迎接打量;成年后,她应当准备子宫迎接生育;突然到达一个节点,你被告知:接下来是撑杆跳。你要尽力跳过年龄的栏杆,在不断后退的水位里逆流而上。你要健身,补充胶原蛋白,保持弹性,在此之上的 "阅历" 和 "知性" 才有说服力。那些顶着肿胀玻尿酸脸的女人在齐声说:我们不被允许老去,终于,你也买了抗衰美容仪。

与时间为敌,与地心引力对抗,是谁将我们推入这注定徒劳的怪圈?

我今年二十七岁,我已经受够了无处不在的年龄哲学。它们不是人生马拉松的提示牌,而是用心险恶的路障。
我们至少应该认清,我们正处于一个 "返老还童" 的全新世代。现代人的 "幼态持续" 比任何时代都要长。一面是对青春的阿谀无以复加,一面是对衰老的鞭打毫不留情。美丽新世界不容得皱纹。

当明白这一切的荒诞后,在我剩下的漫长余生里,我不想再被这莫须有的数字所绊住。当我老去时,我既无惧于他人望向我松弛的身形,亦毋需他人赞美我的皱纹。我将像自然里任一株植物那样安然变老,无声无息。




“这是一张地图,包括下巴上的褶子。” ——  弗兰西斯 · 麦克多蒙德这样描述自己未经修饰的脸。她酷毙了。

作者: 赵四
链接:http://www.vice.cn/read/why-are-girls-afraid-of-getting-old
©️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我今年二十七岁,我已经受够了无处不在的年龄哲学。 看完法国电影 《她》(Elle) 有很长一段日子了。最后留在我心中的是她无比优雅又张牙舞爪的情欲。我不会用 "奶奶" 去形容她,也不能叫 "妈妈" ,虽然无论是演员还是剧中人物的年龄对标到中国,大概率会被归入 "中老年妇女" 的行列 —— 这个人群在我们印象中的关键词是 "大码女装" 与 "骨质疏松",与情欲绝缘,与性爱绝缘,与荷尔蒙绝缘。 1551945842598882.jpg 《她》(Elle)剧照 于佩尔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比饱满、充满情欲张力的成熟女性:意外被强奸(受害者),又勾引已婚的邻居(有罪);有过肌肤之亲的密友(善),又与其丈夫有染(恶);爱儿子(爱),与儿媳敌对(恨);与丈夫分开(旧情),又破坏他与新女友(忌妒)。所有女人可能遭遇的身份都是 “她”。每次想到她,我都会反省一番自己狭隘的联想链条:老女人=奶奶 / 妈妈 / 老阿姨=广场舞/死亡审美/下垂咪咪/带孙子/催婚。真是想象力匮乏。 1551945952794180.jpg 《她》(Elle)剧照 仔细想想,我们国内似乎还鲜见一个 "Elle" 式的榜样:她是高度成熟的女人,也在高度掌控自己的情欲;她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地游走于多重身份,同时又不丧失自我。 也许在她年轻时,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当她到了一定岁数,被默认过了 "最佳赏味期" 时,人们会默认,她已被情欲的王国开除了。没有人想看上了年纪的女人谈爱情。没有人想看五十多岁女性的欲火与激情。我们在心里一遍遍地舔舐年轻胴体,并给色衰的身体盖上遮羞布甚至禁忌。 1551945999456321.png她也许不需要爱情,但也有正常的性欲 我经常想象自己到了妈妈的岁数会是什么样子:我还会心动吗?我还会想做爱吗?性幻想变了吗?于是我问妈妈:妈妈啊,你不想恋爱了吗?你有多久没和爸爸亲亲了? 妈妈 "哼" 了一声:幼稚。她觉得 "上了年纪" 的妇女再搞那些情情爱爱,既羞耻又恶心。 对中年女人的赞美都是 "保养得体“,”冻龄女神",可见人们崇尚的依然是凝固的青春,迷恋的依然是饱满与幼态。就连对中老年情欲的最美好描绘,也和少女如出一辙,得像许晴那样被动插入,连呼不要 ——《邪不压正》还是《老炮》,老年文艺男子的审美还挺一致的。 1551946048609071.jpg《邪不压正》截图 20多岁的情欲是小白兔,再往上就是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 。人们一面 "珍惜" 与 "保护" 着年轻女孩的所谓 "清纯" ,一面戏谑嘲笑着熟女们的 "我要" 。情欲是一件如此自然的事,被贴上 "饥渴" 的标签可真是令人感伤。 不被允许老去的她们 我常常困惑于周星驰42岁时可以与22岁的张雨绮搭戏,而比他小6岁的张敏、小9岁朱茵早已不见踪影;葛优的银幕恋人从徐帆换到阿娇,张嘉译的荧幕 CP 从68年的马小艺换到88年的王小米;周杰伦娶了93年的昆凌毫无违和,当年为他写 《可爱女人》 的徐若瑄却已是高龄产妇。男艺人的花期如此之长,女艺人的困境显而易见。 截至目前,我们的主流标尺还是卡得很死。相比于63岁的于佩尔演了一个情欲生动的50+超熟女,国内同年龄角色基本数得出来:妈妈,婆婆,太妃皇太后,闲人马大姐。中年女演员的 "尬与惑" 反映了当今人们对中年女性这个群体印象刻板且了无好奇。刚刚成为国内首位柏林电影节影后的演员咏梅这样说道: "对于现在中生代女演员的状况,我很愤怒。她们形象都很好,人生阅历又丰富,又会表达,可市场上给我们的机会太少了,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审美问题。很多观众不愿意看一个很美的中年女性,他看不懂,只看年轻漂亮。审美问题背后,其实是教育问题。 别人总拿梅丽尔·斯特里普,朱莉安·摩尔举例子,但国外对中年女性很包容。在中国太难了,你努着劲儿拍也未必有人看。你只能去演一些没有缺点的、优秀的、可以立牌坊的贞洁烈女,具有牺牲精神的女性。为什么老让我演科学家的妻子,而不是女性科学家?可大众审美如此,我演知识女性、科学家,又有几个人看? 这事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愤怒。" —— GQ 报道《 咏梅自述:你知道我是柏林影后,但你不知道我是谁 》 彼岸梅姨大放异彩,我国潘虹无戏可拍。一代女演员站起来说:我们值得被看见。她们已成长起层次丰富的强大之人,而其他人尚未作好准备,因为 "看不懂"。 一个有趣的逻辑是,年轻女演员扮老很正常,年长女演员扮年轻就是不可饶恕。离开 “花季” 的女人,再试图 "扮嫩" 只会招致嘲笑。我们的荧幕正在被洛丽塔文化占领 —— 她无法迈向成熟女人,她必须是一个尚待发育的少女。一代代女演员被定格在、镶嵌在 “少女感“ 里无限循环,不是代表自己,只是代表一个 “年轻” 的范式;人们爱的也不是她们,而是对 "年轻" 的顶礼膜拜。 ”年轻就是美啊,这有什么不对??“ 说到这个话题,真的很容易陷入循环嘴仗:

作者: 赵四
链接:http://www.vice.cn/read/why-are-girls-afraid-of-getting-old
©️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许晴好少女哦!" "为什么要求女性永远少女?空洞肤浅直男癌!" "审美自由不懂吗?上纲上线女权婊!" 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只需一步就能厘清这个死结:事实不等于判断。比方说,"胖" 不等于 "丑", "少女" 并不天然等于 "美" , "衰老" 并不等于 "不好" 。我们的语言里,有太多描述性的中性词汇和正负面判断被绑定在一起,但并不非要如此。 比方说,我在看于佩尔的时候,她面容的皱纹、干瘪的嘴唇、胶原蛋白的流失,它们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要回避呢?回避衰老,因为你觉得衰老是错的,这才是根源所在。谁在告诉你 "衰老" 等于 "不美" 呢?它是自然的一部分,它本身没有判断、没有情绪,也毋需反驳和掩饰。我在她的脸上看到了 "Ageing" ,仅此而已,接着我看到了她美妙的肢体语言、绝妙的语气和微表情,看到了她个性的饱满与情欲的多汁,于是我说:她很美。 1551946139116967.jpg《她》(Elle)剧照 美应该有很多层次。你认为 "只有年轻才是美" 也没问题,但请想象一下,一个愿意正视衰老的舆论氛围,跟一个鼓励女性 (当然还有男性) 保养得宜永如少女 /男的审美环境,哪个令你觉得更松弛、更受尊重呢? 多元审美的意思,不仅是一根树枝开始分出多个枝桠,是从一维升到多维。反抗 "年轻主宰美" 的当下意义就在于,撑住并撬开那一点点细缝,绝对不屈从于主流的降维打击。 不被允许老去的我们 但是女孩们还是不想变老。有次我出门,猝不及防地被一个面容霜桑的老大哥喊了一声 "姐" ,我顿感不悦。 可我为什么不悦? 假如我是男的,被叫一声哥,真是再正常不过。说到底我还是在挂念 "年轻" 。 唉,女人,你为什么不敢老? 1551946226466725.png年方二八,怎能与 "三八" 为伍 我从小就仿佛懂得一个道理:男人会随着年龄魅力四射,女人会随着年龄色衰爱驰。如今我长大了,我知道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偏见,但还有许多人无法醒来。前不久在一个饭桌上,我与一群作曲家哥哥聊到恋爱与结婚。他们得知我的年纪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在二十多岁最好看的时候嫁出去,因为男人永远喜欢年轻的。而后他们说: “四十岁的女人没法看的。” 我的心顿时紧紧揪住了,因为我身旁恰恰坐着一位这个年纪的女士。他们仿佛没看见,她也装作没听见。我喜欢他们每一个人,但这番话的确令我一度非常难堪。 我理解他们的底气。人们看到男人会说:他老了且孤身一人,但他很成功。看到女人会说:她很成功,但她老了且孤身一人。这令我感觉,男人的年龄是一圈圈树的年轮,是赢得勋章必须的时间;女人的年龄是撕下的一卷卷卫生纸,充满末路渐近的徒劳感。男人与女人手上拿着相同的年龄砝码,却站在转折句的两端。 我看过一个大学老师在谈到他的职业有什么好处时这样说道: "一群最青春的女生围在你身边,并在开始老去时自觉离开。" 几年过去了,我对这句话一如初见时反胃。年龄,堪称当代女性最沉重的压迫之一。性荷尔蒙之于女人,就仿佛奶头之于奶牛,他们只关心能不能吮到奶,至于哪头牛、换了多少头牛他们并不在乎。他们的潜台词是,"年轻小姑娘像割了再长的韭菜" ,而过了赏味期的韭菜该自找归宿 —— 已经不再有资格作为男性凝视的对象,怎么还好意思出现在他们的视线? 1551946276409616.jpg《东京女子图鉴》 一个颇为讽刺的事实是,女性人类的预期寿命已渐近90岁,人们依然习惯于抓住 "18-22" 理论不放。我们的年龄构成非常复杂,就连在你身体内部各个器官都可能是异龄并存,更何况还有文化年龄、演化年龄、心理年龄等多重层次。年龄是数字,问题是我们赋予这些数字异常粗暴的标签,25是分水岭,30 是大龄,诸如此类。在这样的观念下,试图保持年轻的女孩就仿佛在上行电梯不停地往后奔跑。她既不能安心地与年纪与时俱进,又不能真正地返回青春。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刻舟求剑竞赛,岁月是女人的诅咒之河。 年轻时,她需要准备美貌迎接打量;成年后,她应当准备子宫迎接生育;突然到达一个节点,你被告知:接下来是撑杆跳。你要尽力跳过年龄的栏杆,在不断后退的水位里逆流而上。你要健身,补充胶原蛋白,保持弹性,在此之上的 "阅历" 和 "知性" 才有说服力。那些顶着肿胀玻尿酸脸的女人在齐声说:我们不被允许老去,终于,你也买了抗衰美容仪。 与时间为敌,与地心引力对抗,是谁将我们推入这注定徒劳的怪圈? 我今年二十七岁,我已经受够了无处不在的年龄哲学。它们不是人生马拉松的提示牌,而是用心险恶的路障。 我们至少应该认清,我们正处于一个 "返老还童" 的全新世代。现代人的 "幼态持续" 比任何时代都要长。一面是对青春的阿谀无以复加,一面是对衰老的鞭打毫不留情。美丽新世界不容得皱纹。 当明白这一切的荒诞后,在我剩下的漫长余生里,我不想再被这莫须有的数字所绊住。当我老去时,我既无惧于他人望向我松弛的身形,亦毋需他人赞美我的皱纹。我将像自然里任一株植物那样安然变老,无声无息。 1551946329626668.jpg“这是一张地图,包括下巴上的褶子。” —— 弗兰西斯 · 麦克多蒙德这样描述自己未经修饰的脸。她酷毙了。

作者: 赵四
链接:http://www.vice.cn/read/why-are-girls-afraid-of-getting-old
©️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作者: 赵四
链接:http://www.vice.cn/read/why-are-girls-afraid-of-getting-old
©️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我今年二十七岁,我已经受够了无处不在的年龄哲学。 看完法国电影 《她》(Elle) 有很长一段日子了。最后留在我心中的是她无比优雅又张牙舞爪的情欲。我不会用 "奶奶" 去形容她,也不能叫 "妈妈" ,虽然无论是演员还是剧中人物的年龄对标到中国,大概率会被归入 "中老年妇女" 的行列 —— 这个人群在我们印象中的关键词是 "大码女装" 与 "骨质疏松",与情欲绝缘,与性爱绝缘,与荷尔蒙绝缘。 1551945842598882.jpg 《她》(Elle)剧照 于佩尔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比饱满、充满情欲张力的成熟女性:意外被强奸(受害者),又勾引已婚的邻居(有罪);有过肌肤之亲的密友(善),又与其丈夫有染(恶);爱儿子(爱),与儿媳敌对(恨);与丈夫分开(旧情),又破坏他与新女友(忌妒)。所有女人可能遭遇的身份都是 “她”。每次想到她,我都会反省一番自己狭隘的联想链条:老女人=奶奶 / 妈妈 / 老阿姨=广场舞/死亡审美/下垂咪咪/带孙子/催婚。真是想象力匮乏。 1551945952794180.jpg 《她》(Elle)剧照 仔细想想,我们国内似乎还鲜见一个 "Elle" 式的榜样:她是高度成熟的女人,也在高度掌控自己的情欲;她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地游走于多重身份,同时又不丧失自我。 也许在她年轻时,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当她到了一定岁数,被默认过了 "最佳赏味期" 时,人们会默认,她已被情欲的王国开除了。没有人想看上了年纪的女人谈爱情。没有人想看五十多岁女性的欲火与激情。我们在心里一遍遍地舔舐年轻胴体,并给色衰的身体盖上遮羞布甚至禁忌。 1551945999456321.png她也许不需要爱情,但也有正常的性欲 我经常想象自己到了妈妈的岁数会是什么样子:我还会心动吗?我还会想做爱吗?性幻想变了吗?于是我问妈妈:妈妈啊,你不想恋爱了吗?你有多久没和爸爸亲亲了? 妈妈 "哼" 了一声:幼稚。她觉得 "上了年纪" 的妇女再搞那些情情爱爱,既羞耻又恶心。 对中年女人的赞美都是 "保养得体“,”冻龄女神",可见人们崇尚的依然是凝固的青春,迷恋的依然是饱满与幼态。就连对中老年情欲的最美好描绘,也和少女如出一辙,得像许晴那样被动插入,连呼不要 ——《邪不压正》还是《老炮》,老年文艺男子的审美还挺一致的。 1551946048609071.jpg《邪不压正》截图 20多岁的情欲是小白兔,再往上就是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 。人们一面 "珍惜" 与 "保护" 着年轻女孩的所谓 "清纯" ,一面戏谑嘲笑着熟女们的 "我要" 。情欲是一件如此自然的事,被贴上 "饥渴" 的标签可真是令人感伤。 不被允许老去的她们 我常常困惑于周星驰42岁时可以与22岁的张雨绮搭戏,而比他小6岁的张敏、小9岁朱茵早已不见踪影;葛优的银幕恋人从徐帆换到阿娇,张嘉译的荧幕 CP 从68年的马小艺换到88年的王小米;周杰伦娶了93年的昆凌毫无违和,当年为他写 《可爱女人》 的徐若瑄却已是高龄产妇。男艺人的花期如此之长,女艺人的困境显而易见。 截至目前,我们的主流标尺还是卡得很死。相比于63岁的于佩尔演了一个情欲生动的50+超熟女,国内同年龄角色基本数得出来:妈妈,婆婆,太妃皇太后,闲人马大姐。中年女演员的 "尬与惑" 反映了当今人们对中年女性这个群体印象刻板且了无好奇。刚刚成为国内首位柏林电影节影后的演员咏梅这样说道: "对于现在中生代女演员的状况,我很愤怒。她们形象都很好,人生阅历又丰富,又会表达,可市场上给我们的机会太少了,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审美问题。很多观众不愿意看一个很美的中年女性,他看不懂,只看年轻漂亮。审美问题背后,其实是教育问题。 别人总拿梅丽尔·斯特里普,朱莉安·摩尔举例子,但国外对中年女性很包容。在中国太难了,你努着劲儿拍也未必有人看。你只能去演一些没有缺点的、优秀的、可以立牌坊的贞洁烈女,具有牺牲精神的女性。为什么老让我演科学家的妻子,而不是女性科学家?可大众审美如此,我演知识女性、科学家,又有几个人看? 这事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愤怒。" —— GQ 报道《 咏梅自述:你知道我是柏林影后,但你不知道我是谁 》 彼岸梅姨大放异彩,我国潘虹无戏可拍。一代女演员站起来说:我们值得被看见。她们已成长起层次丰富的强大之人,而其他人尚未作好准备,因为 "看不懂"。 一个有趣的逻辑是,年轻女演员扮老很正常,年长女演员扮年轻就是不可饶恕。离开 “花季” 的女人,再试图 "扮嫩" 只会招致嘲笑。我们的荧幕正在被洛丽塔文化占领 —— 她无法迈向成熟女人,她必须是一个尚待发育的少女。一代代女演员被定格在、镶嵌在 “少女感“ 里无限循环,不是代表自己,只是代表一个 “年轻” 的范式;人们爱的也不是她们,而是对 "年轻" 的顶礼膜拜。 ”年轻就是美啊,这有什么不对??“ 说到这个话题,真的很容易陷入循环嘴仗:

作者: 赵四
链接:http://www.vice.cn/read/why-are-girls-afraid-of-getting-old
©️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许晴好少女哦!" "为什么要求女性永远少女?空洞肤浅直男癌!" "审美自由不懂吗?上纲上线女权婊!" 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只需一步就能厘清这个死结:事实不等于判断。比方说,"胖" 不等于 "丑", "少女" 并不天然等于 "美" , "衰老" 并不等于 "不好" 。我们的语言里,有太多描述性的中性词汇和正负面判断被绑定在一起,但并不非要如此。 比方说,我在看于佩尔的时候,她面容的皱纹、干瘪的嘴唇、胶原蛋白的流失,它们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要回避呢?回避衰老,因为你觉得衰老是错的,这才是根源所在。谁在告诉你 "衰老" 等于 "不美" 呢?它是自然的一部分,它本身没有判断、没有情绪,也毋需反驳和掩饰。我在她的脸上看到了 "Ageing" ,仅此而已,接着我看到了她美妙的肢体语言、绝妙的语气和微表情,看到了她个性的饱满与情欲的多汁,于是我说:她很美。 1551946139116967.jpg《她》(Elle)剧照 美应该有很多层次。你认为 "只有年轻才是美" 也没问题,但请想象一下,一个愿意正视衰老的舆论氛围,跟一个鼓励女性 (当然还有男性) 保养得宜永如少女 /男的审美环境,哪个令你觉得更松弛、更受尊重呢? 多元审美的意思,不仅是一根树枝开始分出多个枝桠,是从一维升到多维。反抗 "年轻主宰美" 的当下意义就在于,撑住并撬开那一点点细缝,绝对不屈从于主流的降维打击。 不被允许老去的我们 但是女孩们还是不想变老。有次我出门,猝不及防地被一个面容霜桑的老大哥喊了一声 "姐" ,我顿感不悦。 可我为什么不悦? 假如我是男的,被叫一声哥,真是再正常不过。说到底我还是在挂念 "年轻" 。 唉,女人,你为什么不敢老? 1551946226466725.png年方二八,怎能与 "三八" 为伍 我从小就仿佛懂得一个道理:男人会随着年龄魅力四射,女人会随着年龄色衰爱驰。如今我长大了,我知道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偏见,但还有许多人无法醒来。前不久在一个饭桌上,我与一群作曲家哥哥聊到恋爱与结婚。他们得知我的年纪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在二十多岁最好看的时候嫁出去,因为男人永远喜欢年轻的。而后他们说: “四十岁的女人没法看的。” 我的心顿时紧紧揪住了,因为我身旁恰恰坐着一位这个年纪的女士。他们仿佛没看见,她也装作没听见。我喜欢他们每一个人,但这番话的确令我一度非常难堪。 我理解他们的底气。人们看到男人会说:他老了且孤身一人,但他很成功。看到女人会说:她很成功,但她老了且孤身一人。这令我感觉,男人的年龄是一圈圈树的年轮,是赢得勋章必须的时间;女人的年龄是撕下的一卷卷卫生纸,充满末路渐近的徒劳感。男人与女人手上拿着相同的年龄砝码,却站在转折句的两端。 我看过一个大学老师在谈到他的职业有什么好处时这样说道: "一群最青春的女生围在你身边,并在开始老去时自觉离开。" 几年过去了,我对这句话一如初见时反胃。年龄,堪称当代女性最沉重的压迫之一。性荷尔蒙之于女人,就仿佛奶头之于奶牛,他们只关心能不能吮到奶,至于哪头牛、换了多少头牛他们并不在乎。他们的潜台词是,"年轻小姑娘像割了再长的韭菜" ,而过了赏味期的韭菜该自找归宿 —— 已经不再有资格作为男性凝视的对象,怎么还好意思出现在他们的视线? 1551946276409616.jpg《东京女子图鉴》 一个颇为讽刺的事实是,女性人类的预期寿命已渐近90岁,人们依然习惯于抓住 "18-22" 理论不放。我们的年龄构成非常复杂,就连在你身体内部各个器官都可能是异龄并存,更何况还有文化年龄、演化年龄、心理年龄等多重层次。年龄是数字,问题是我们赋予这些数字异常粗暴的标签,25是分水岭,30 是大龄,诸如此类。在这样的观念下,试图保持年轻的女孩就仿佛在上行电梯不停地往后奔跑。她既不能安心地与年纪与时俱进,又不能真正地返回青春。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刻舟求剑竞赛,岁月是女人的诅咒之河。 年轻时,她需要准备美貌迎接打量;成年后,她应当准备子宫迎接生育;突然到达一个节点,你被告知:接下来是撑杆跳。你要尽力跳过年龄的栏杆,在不断后退的水位里逆流而上。你要健身,补充胶原蛋白,保持弹性,在此之上的 "阅历" 和 "知性" 才有说服力。那些顶着肿胀玻尿酸脸的女人在齐声说:我们不被允许老去,终于,你也买了抗衰美容仪。 与时间为敌,与地心引力对抗,是谁将我们推入这注定徒劳的怪圈? 我今年二十七岁,我已经受够了无处不在的年龄哲学。它们不是人生马拉松的提示牌,而是用心险恶的路障。 我们至少应该认清,我们正处于一个 "返老还童" 的全新世代。现代人的 "幼态持续" 比任何时代都要长。一面是对青春的阿谀无以复加,一面是对衰老的鞭打毫不留情。美丽新世界不容得皱纹。 当明白这一切的荒诞后,在我剩下的漫长余生里,我不想再被这莫须有的数字所绊住。当我老去时,我既无惧于他人望向我松弛的身形,亦毋需他人赞美我的皱纹。我将像自然里任一株植物那样安然变老,无声无息。 1551946329626668.jpg“这是一张地图,包括下巴上的褶子。” —— 弗兰西斯 · 麦克多蒙德这样描述自己未经修饰的脸。她酷毙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