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走天下 > 详细内容
西域印象之五
发布时间:2019/7/30  阅读次数:9712  字体大小: 【】 【】【

结束了新疆12天的旅行,我们于29号晚20:29从吐鲁番乘车,30号上午9:48到张掖。包车的陈师傅准时接站,送我们去张掖天薇大酒店,放下行李后,我们的甘肃西部行开始啦。有别于新疆的自然风光,敦煌一线的旅行更侧重于人文历史,希望能用自己的视角和感悟,描所见所闻。

在蚂蜂窝网上预订了飞翔户外的4天3晚敦煌包车游,7人小团,方便自由。

2019年6月30号,我们来到了张掖。与同处河西走廊的其他城市一样,张掖也诞生在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中。“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寓意为其命名,连贯东西的商旅为它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在此点亮。北凉在此建国,回鹘在此设帐,玄奘从此西行,马可波罗在此驻足。


然而,当我们真正踏上甘州古土之时,发现眼前的一切都与书中所讲大不一样。千年的风雨带着了曾经辉煌的人和事,只有十字大街上的镇远楼阁还在向人们诉说着昔日丝路重镇的荣光。


除了悠久的历史以外,张掖的七彩丹霞景区,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

下午13:20我们从北门进入了七彩丹霞景区。高大上的游客中心附近是丹霞地质博物馆(不开放)和影视拍摄基地等。


七彩丹霞景区设置了四处观景台,即七彩云海、七彩仙缘、七彩锦绣、七彩虹霞四处观景台。各个观景台之间需乘坐景交车前往。

张掖七彩丹霞因色彩斑斓而示奇,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



首先来到七彩仙缘观景台。据说夕阳时这里的色彩很精美,丹霞清晰的纹理,斑斓的色彩,会给人造成强烈视觉上的冲击和内心的震撼。这里主要有“夕辉归帆”和“睡美人”等景观。  

七彩锦绣观景台是建在一座山的山脊之上,沿台阶而上,两侧的丹霞山体在水蚀、风刻及崩塌的共同作用下,红、白、黄相间均匀分布的丹霞彩带,宛若华丽的丝绸披在山体之上,气势壮观、华美。行走在山脊上的栈道,宛如穿行在丹霞画廊之间。七彩锦绣观景台的景观主要有:丝绸天路、 赤壁 长城、裕固流苏等景点。

沿栈道从山脊另一边的台阶下来后,乘坐景交车就来到最后的七彩虹霞观景台。据说这里是观赏日落的最佳地点。当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照射在紫红色、灰绿色、黄绿色、灰黑色等杂色组合有序的丹霞丘陵上,色彩尤为绚丽,是景区色彩最为丰富多彩的地方。遗憾我们没能亲眼所见日落,但这里的景色还是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七彩虹霞观景台主要景点有神龙戏火、神龟问天、小布达拉宫等景点。  

曹丕诗云:“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蔚蓝的清新将山石特有的丹霞色彩渲染到了极致,极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这份无与伦比的气势,这份雄浑与豪迈,在纯净的蓝天下被凝结,在洁白的云朵间被飘散。


7月1日我们从张掖到嘉峪关,游览了嘉峪关、悬壁长城和天下第一墩,结束后经连霍高速于20:00到达敦煌,入住敦煌中维金叶宾馆。

嘉峪关 ,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

从建造年代上说, 嘉峪关比山海关还早9年(山海关建于1381年);从建筑规模上来讲, 嘉峪关是万里长城上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不止如此, 嘉峪关还是明代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的关城。

当我在电脑上敲出“嘉峪关”三字,感到了一种难以起笔的厚重,这份厚重来自浩渺长河中的历史,也来自中华民族血液中一种带有骄傲的苦难。

这座素有“中外钜防”之称的明代古城,在河西走廊的戈壁黄沙间已矗立超过600年。它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遥相呼应,用宛如苍龙的长城串起了我国北疆的蜿蜒起伏的万里河山。而“天下第一雄关”和“天下第一关”的美誉更是值得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两座丰碑。

悠远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神秘的疆域都浓缩在这座以长城为主题的博物馆内。

馆前的这尊“驿使图”铜像已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

博物馆往右,有一小段据说是明长城残存,横切面可以很清楚看到长城所用材料,夯土的墙体和地基的圆石。

走进黄土夯筑的外城,砂石的土黄是代表历史的沧桑,简洁的色调凸显出了长城刚毅的线条。

蓝天白云下宽幅呈现的角楼,有一种孤独的雄浑之感。

关城两边逶迤的长城因为风雨的浸蚀,有的地方已经只剩下残垣断壁,塞外一望无际的戈壁如此苍茫,这是我国明代西北最后的门户。

冯胜铜像,明开国元勋,征虏大将军,对嘉峪关建关功不可没,后被朱元璋赐死。

嘉峪关景区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东闸门,进出关城的主要通道。

关帝庙

戏台

嘉峪关门

嘉峪关楼

光化门

朝宗门

会极门

会极门楼

柔远门

柔远楼

“关照”一词的来历。

南敌楼

南箭楼

马道

顺着与马道毗邻的石阶缓步而上,便到了昔日戍边将士日夜巡护的城墙敌楼。当年,他们远离故土,不论是醉卧沙场还是马革裹尸,只为身后的家园和亲人朋友免遭伤害,正是他们的英勇无畏,铸就了嘉峪关不朽的灵魂!

如今,只是蓝天下的雄关利炮犹在,艳阳中的热血男儿却已不见踪迹。

不过眼前的这些花拳绣腿的仿古表演同样引起游客的兴趣。

在关城内,有一块“击石鸣燕”的奇石,人们敲着它,亢奋的高叫,好像在检验它的真伪,全然忘却了将军出征时,家人击石问挂,祈祷平安归来的吉、吉、吉(吉祥如意)燕鸣之声。

走过这厚厚的关城,你会被它的厚重而震撼,古代曾经击鼓鸣金的战场,繁华、落寞、生死、英雄、红颜,都被时间带走,远处祁连山仍在,千百年来似乎从未变过,但人间已是沧海桑田。

游击将军府,大堂内大明装束的文臣武将(蜡像)仍在指点江山 。

文昌阁,守城官员们舞文弄墨、吟诗作画的场所,而有了金色阳光的陪伴似乎也多了几分西北大漠特有的男人味。

其实嘉峪关和长城本身就是一种向往和追求。它们除了为我们留下了今日的世界遗产和旅游胜地外,又有哪次抵挡住了那滚滚的铁蹄。可笑而又可悲的是,烽火台上的狼烟烽火根本无法唤醒那酒池肉林中沉睡的君王,只留下“烽火戏诸侯”的千古笑柄。但我们还是要珍视它,因为它代表了一种追求,一种奋斗,一种血与火交织的记忆。

因是明代建筑,所以嘉峪关的雄姿不曾出现在唐人天马行空的诗歌中,也不曾是宋人风花雪月的词句中的主角。为其留下笔墨的,多是明清两代的贬谪之士。身带罪责、途径此地的他们根本无心赞颂它的伟大,背井离乡的愁绪让这些落魄之人把嘉峪关看作了最后一片乡土。林则徐就是其中之一。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这是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嘉峪关的坚墙并没有再次激荡起这位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时的一片豪情,缓缓关闭城门却让这位敢为天下先的铮铮铁汉泪满衣襟,也许他已看透这城墙背后腐朽帝国的本质和必然崩塌的最终命运。


然而,我们是幸运的,强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时代让我们在步出嘉峪关西出的门垣时不必再担心自己的命运,迎接我们的是一片光明的万里河山。


嘉峪关作为重要的军事关隘,其关城的两只臂膀,一只伸向了西南方向7公里外的讨赖河峡谷,另一只伸向了城北7公里以外的黑山之上。因城墙是建筑在45度的山脊之上,犹如一只铁臂凌空倒挂,故而称“悬臂长城”。

悬壁长城是嘉峪关景区的一部分,现存750米长城经1987年重修,其中有231米城墙悬挂于高150米,倾斜度为45度的山脊上。这里是河西走廊最窄的一段,嘉峪关关城,悬臂长城,第一墩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扼守着南北15公里的要冲。

明长城跨越河流的“水门”,中央是座“城楼”,城楼两侧是可开闭的木桥、岗楼。

远远望去,黑山山脊之上的“世界第八大奇迹”陡峭直长、垂若悬臂、气势雄伟,但这是一段孤寂的长城,来的游客很少,不像北京八达岭长城景点那样人山人海,但这座长城却像一只有力的臂膀,曾经警觉地守卫着明朝最西的疆土。

岁月悠悠,风雨侵蚀,那创伤后的身影没有感人的伟岸,没有八达岭的雄伟,但它以自己的坚毅延伸至茫茫戈壁深处,拱卫着一方安宁。

垛墙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雄伟高大,但从它不屈不挠的残迹中,你依然能嗅出长城桀骜不驯的气势,依然能感受到它傲岸的脊梁上凹现的伟力与忠诚。

看似并不陡峭的台阶路,真的走起来还是费了不少气力。那三尊高高的烽火台,就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激励游人奋力攀登。走上这条横卧在群山之巅的悬臂垂龙,你依然会为这残破的土墙而心潮澎湃。

登上最高的烽火台,可从高处环视四周的美景,也为挑战自我的奋力攀登而点赞。

烽火台上的守城大炮已是锈迹斑斑,但悠悠岁月,雪雨凤沙并没有抹去它昔日的雄姿,仍然以一种无畏的姿势守望着一望无际的荒凉戈壁。

登上烽火台的砖石已被磨耗得凹陷不平,可以想象,这是经过多少年,多少人的踩踏才造就了今天的模样。如今,踩在上面,感觉传来的仍是热血的脉搏。


为确保安全通畅乔绞敌械バ邢撸乔里上行,到了最高处后,从黑山的外侧石阶下行?


黑山不同于戈壁风貌,遍地砾石,或黑,或褐色,或墨绿。虽无挺拔秀美之感,但不泛苍茫雄浑之景。

随着长城的废弃,悬臂长城也完成了历史使命,风吹日晒,将这里雕琢的残破而荒凉,但踏足于此,依然能直观的感受到长城贴山而建的陡峭和军事上那种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霸气豪情!

下了长城,有一组丝绸之路骆驼群雕像 ,不远处还有一组为开拓或捍卫西域疆土做出贡献的名人雕像。



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有二十多个王朝修筑过不同规模和形式的长城,总长度超过了十万里,分布于十六个省市自治区,时间跨度长达两千余年,明长城(17000多华里)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


长城第一墩也是游览嘉峪关的附属景点,是按通票出售的。这座北距嘉峪关关城7.5公里的残破墩台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真正的西端起点。

从北门进入景区,12元的电瓶车来到地下谷,这是一个建在讨赖河北岸悬崖上的地宫,里面设有长城第一墩历史文化体验馆。

长城第一墩历史文化体验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陈展内容分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两个部分。

自然景观部分主要展示了嘉峪关地区的地理、地貌的成因,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和少数民族;文化景观部分主要展现长城第一墩在古代的军事作用和这座古老文化丰碑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智慧结晶。


地下谷的一个洞穴面临讨赖河,设有悬空玻璃平台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以观赏壮观的讨赖河大峡谷。

讨赖河发源于祁连山,我们所的位置是讨赖河谷的中上游,这里地表断裂、河水长期冲刷,便形成了一条大峡谷。

眼前这条黄色的河床,它也许不再孕育文明,但它可以串起记忆,对历史的记忆,对文明的记忆,也是对毁灭了文明的战争的记忆。

在万里长城当中,烽燧墩台无数,然而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第一墩,因其所处地理位置独特,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墩”。它是几百年前抵挡外来侵敌的先锋站,是关南最主要的一座烽火台,而它又是西部长城的真正发端,长城从这里起步,穿越戈壁沙漠,翻山越岭,逶迤东行,与河北山海关的入海长城老龙头相遥呼应,成就了中国龙的美名。

这座古代军事墩台由于历经风雨侵蚀,如今已塌毁风化成一个仅4米多高的黄土墩。土墩后面就是延绵的长城,是一排夯实了的土墙,然后有第二墩、第三墩......。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那么长城第一墩就是这座丰碑崛起的地方。

如今第一墩,就像一位垂暮的老将军,独自伫立在风中久久沉思,默默注视着讨赖河两岸的山川大地。虽然它经历了太多四季轮回,看过了无数长河落日,而岁月的沧桑,终究改变不了它的壮志雄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它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程,那横亘在中国大地上的一砖一石、一城一池,都承载着古老民族血脉相连的记忆。作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河西走廊的长城遗迹见证了不同文明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也将曾经的光荣和梦想传承至今


7月2日上午,我们游览了敦煌的鸣沙山和月牙泉,下午是莫高窟,17:00游览结束后,乘坐18:34的火车抵兰州,于7月4日14:30到达扬州,圆满的完成了17天的西域之旅。

敦煌,一处每年吸引无数旅客的游览圣地,一处无数艺术爱好者心中的圣殿。走进如今的敦煌,也许你已无法找到它应有的淳朴和自然,但我希望能用图片和文字来介绍自然与人文交融的一面,共同回忆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的鸣沙山和月牙泉。

走近鸣沙山,眼前是一片葱郁的绿色,高大的左公柳遮挡住茫茫大漠的艳阳,为盛夏的大漠增添了一丝清凉。

敦煌民俗博物馆,是了解敦煌的一面窗口,风格古朴、典雅。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因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敦煌鸣沙山与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内蒙古的银肯塔拉响沙群和新疆巴里坤鸣沙山号称中国的四大鸣沙。

进入鸣沙山,让人震撼的景观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驼队。丝绸之路是骆驼开出来的。没有骆驼,也就没有丝绸之路。来到鸣沙山当要骑上骆驼体验一下。

骑在骆驼上,听着声声驼铃,仿佛穿越回了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 ,走向未知的异国他乡……

敦煌鸣沙山的沙形非常好看,沙丘用它蜿蜒的起伏划着美妙的弧线,这一片金黄的灿烂中,形成了明暗的剪影,单色与简洁的美丽纯净得让人难忘。还有这一行行游人的足迹,在金色的海洋中,它们像是一串串美丽项链。

在鸣沙山除了骑骆驼,还有滑沙,沙漠越野,滑翔机等娱乐项目。

鸣沙山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住的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都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


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

月牙泉水清凉澄明,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任凭狂风凶沙的袭击,依然碧波荡漾,澄清如镜,永不浊涸,是当之无愧的沙漠第一泉!

月牙泉边小丘上耸立着亭台楼榭,四望是苍茫的沙山,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清澈的泉水云影徘徊。

沙漠之中、鸣沙山下、月牙泉边,千百年来在茫茫大漠中有一景,沙环抱泉,泉依偎沙,正像歌中所唱“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



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是莫高窟。

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茫茫戈壁中一处亮丽的绿洲。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商旅使团在这里驻足,再出西域、入中原。
公元366年的一天,敦煌鸣沙山东麓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那是莫高窟开崖建窟的第一声锤音。发出这声回响千年锤音的人,正是被誉为莫高窟创始人的乐僔。或许,潜心修佛的乐僔不曾想到,他这一凿,竟雕刻出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他这一凿,竟创造了一个流经千年的文化圣殿。此后,莫高窟的开窟造像兴盛起来,山麓断崖上凿壁开窟的声音历经10个朝代,千年绵延不绝,无数后来者在前临宕泉河、东向三危山的鸣沙山东麓的南北两区断崖上,鳞次栉比地开凿了各种洞窟。
对于很多人来讲,莫高窟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体。它不仅是佛教艺术的典范,而且是中古社会的历史画卷,被誉为“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沙漠中的美术馆”。
735座洞窟、2000多尊造像、4.5万平方米的壁画……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莫高窟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至今仍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网络)
参观莫高窟的门票需提前预订,通过莫高窟参观预约网预约,特别是在旺季。下面的图片可以了解门票的类型和价格。

根据敦煌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莫高窟开放公告》,莫高窟门票共分为6类,其中A\B\C三类是旺季门票,A类门票需预订,每天限量6000张。B/C类门票每天限量12000张,不需要预约。

莫高窟虽然旺季人多,但管理很到位。按预约票分时段、分批次、分参观区来分流,所以一点儿也没觉得拥挤。还安排了专业的解说员,不用游客自己再请导游。敦煌研究院的这些参观措施,我觉得是走在了国内很多5A级旅游景点的前列。

游客要按照规定时间提前到达敦煌数字中心。检票入场后先看一部《千年敦煌 》的环幕电影,介绍莫高窟的历史,大约20分钟。然后换地方去看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介绍莫高窟几个洞窟的雕塑和壁画艺术,特别是360度的穹顶荧幕非常震撼。

电影结束,在乘车区乘坐景交车前往石窟区,参观实体洞窟。(车程13公里,约20分钟)

下车后,走过大泉河,眼前是鸣沙山的断崖,可见一些废弃的石窟。

然后排队二次验票进入莫高窟内,到入口处会有讲解员发蓝牙耳机,每一队25人左右,参观8个洞窟。

注意别跟错了你的讲解员,否则你听不到讲解。如果你对莫高窟非常的感兴趣,在跟完你的讲解员后,可以把蓝牙耳机还给他后,再去跟着别的讲解员去其他洞窟。

整个莫高窟共有8条讲解员线路,除了有几个必讲的:96北大佛,148卧佛,16/17藏经洞,其他各不相同,但旺季都只讲解8个洞。因为保护的需要,莫高窟内不允许拍照,所谓的旅游也只是跟着讲解员的声音和步伐去参观某一部分石窟,所以我只能说说大概印象吧。

莫高窟的历史,既是一个传奇,也是一段令人扼腕痛惜的伤心史。每到一个窟看到少一座佛像或者少一块壁画,心里就特别痛心,王道士固然可恨,但是想想在国力衰微的时代,一个普通人终究难以力挽狂澜。如今为了更好保护石窟,避免日晒雨淋,在原来裸露的石窟上修筑了石壁和门,并在每个窟进行编号,有选择的开放,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很好。

在参观的8个窟中,印象最深的是17窟藏经洞,即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它位于16窟甬道右侧,虽然空间狭小,但是起初内藏六万余卷经书,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6万本经书,绝大部分都作为珍贵文物在大英博物馆、日本博物馆展出,中国现仅存8000多部残经。

96窟北大佛与洛阳龙门石窟大佛都是在武则天在位时建造,所以和龙门大佛一样,北大佛的面容也是女性化的,是女皇塑像。148窟的盛唐卧佛,长14.4米,反映佛祖涅盘场景。

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窟,内有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建于初唐,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被称为“北大像”,论室内佛全国之冠,也是唐代前期国家强盛的象征。

仰望洞中壁画,线条粗犷如剑,色块泼洒如泥,那是北魏的画工对生命的诠释;线条畅快柔美,色彩温暖自信,那是隋唐艺术家在挥洒豪情;线条精细沉着,色调雅丽拘谨,宋代的理学也不远万里注入它的理念。

莫高窟,一个个洞穴如同骆驼的脚印、商队的行营,1600多年的历史进程就这样深深凿印在了这片沙山上。

佛,在这1600多年中,陪伴了多少生命的前行,在这1600多年中,安慰了多少心灵的孤独。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季羡林的这句话道出了莫高窟的精髓。


十七天的西域之行结束了,这一路走来,老天很给力,每到一个景点都是艳阳高照,蓝天白云,很顺利,很舒心,加之是同学之行,谈得来,非常开心,是一次值得回味的旅行。虽然我们只走过新疆和甘肃的一小部分,但那里独特的景观和民俗风情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回来后,陆续完成了5篇游记。虽然费时费心,但收获感满满。因为,旅行中的感悟不在终点的风景,有多美、多深刻,而在于脚下的足迹。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