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人生 > 详细内容
据研究人体共有206块骨头,中国人却普遍只有204块,少的去哪了?
发布时间:2024/5/9  阅读次数:14  字体大小: 【】 【】【
综述

人体有206块骨头,这是人们一直以来的常识。但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206块骨头说的是欧美的白种人和非洲的黑种人,而包括中国人在内的黄种人,普遍都只有204块骨头。这么说来,我们中国人倒是有点“异于常人”,可为什么中国人少了2块骨头呢?少的骨头又是哪2块呢?会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呢?


骨骼数量差异现代医学起源于欧美,所以人体解剖学上的诸多结论,大都是由欧美人研究总结的。因此一直以来,人体有206块骨头这一说法广为流传,直到科学家们研究了中国人的骨骼构造。1963年,我国科学家对615位中国人进行了骨骼检查,发现有73.34%的人身体只有204块骨头。对比欧美人,中国人的小脚趾缺少了两节。


欧美人的小脚趾普遍是3节,而大部分中国人只有2节。另外,不止是中国人,韩国人和日本人身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为什么东亚人会少了2块骨头呢?达尔文的进化论有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欧美人和东亚人出现骨骼差异,可能是为了适应生存而做出的改变。


有科学家认为,欧美人的体型比较高大,脚部为了支撑身体,所以在进化中多出了2块骨头。东亚人体型相对矮小,所以脚部承受的压力不如欧美人大,也就没有进化出这2块骨头。这样的说法看起来似乎没有问题,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些历史资料,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18世纪工业革命前后,对比欧洲各国的征兵记录,发现其士兵的平均身高都在165cm左右,如今被称为“巨人国“的荷兰,在200多年前平均身高却是处于欧洲垫底的水平。


再看中国,2000多千年,秦始皇按照士兵1:1打造的兵马俑,士兵平均身高在180cm左右,最矮的士兵也在175cm左右。即使到了近代,八国联军入侵时,选入“华勇营“的中国士兵平均身高也有175cm左右。


显然,身高并非是造成欧美人和东亚人骨骼差异的原因。“工业革命“后,欧美人依靠资本和技术优势,配合殖民手段,从落后国家大量掠夺资源,本土的畜牧业,渔业农业效率大幅度提升,欧美人餐桌的营养也越来越丰富,由此才完成了身高上的领先。


差异的原因虽然身高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但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正确的。欧美人和东亚人出现骨骼差异,并非源于自身,而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欧洲和中国的面积差不多,但欧洲地形相较于中国,地形轮廓更加复杂。中国地形以华北平原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非常容易形成统一的农耕文明。


欧洲地形多种多样,河流,山脉,岛屿众多,海岸线蜿蜒曲折,长如丝带,各地形整体显得支离破碎,加上气候等原因,造成古代欧洲农业不发达的局面。古代欧洲一直是农耕和游牧文明长期共存,还有部分国家以商业贸易为支柱产业。这样一来,势必有很多欧洲人长期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为了适应长期迁徙的生活,增强脚的抓地力,欧洲人就保留了小脚趾的骨头。中国以长江黄河流域的主要农耕区,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形,平原上耕作的人没有长期迁徙的需求,也就在演化中舍弃了一节小脚趾。不过,并非是所有欧美人都是3节小脚趾,也并非所有的东亚人都是2节小脚趾,不管小脚趾是3节还是2节,对于如今的生活而言,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其他方面的差异不只是骨骼,在其他方面,欧美人和东亚人也存在很多差异。小时候看西方童话,总会读到“恶魔感受到了人类的气味“这样的情节,这并非是恶魔有超能力,而是源于欧美人身上的体味。


欧美人的大汗腺更加发达,身上携带的体味也更重。为了掩盖身上的体味,欧美人发明了各式各样的香水,如今很多欧美人依然还保持着早上洗澡的习惯。


早期人类一般有40颗牙齿,在漫长的进化中,部分用于撕咬和咀嚼的牙齿已经退化。如今的东亚人普遍有28颗牙齿,少部分在成年后会长出2—4颗智齿,而欧美人的牙齿数量一开始有32颗,少部分会有36颗。


而且,欧美人的咀嚼肌也要比亚洲人发达,这可以从侧面证明,东亚人的祖先比欧美人更早有了吃熟食的习惯,因为相比生食,熟食需要的咬合力要小很多。


所有人种中,亚洲黄种人的颅骨最宽,脑容量也最大。黄种人的脑容量平均有1416cm³,白种人则有1367 cm³。根据英国对不同人种智力的研究,黄种人的智商是最高的,IQ平均值为106,白种人为100。当然,智商也和很多因素有关,脑容量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各时期的脑容量

结尾

欧美人和东亚人存在骨骼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各自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产生的性状差异,是基于基因的不同表达,不存在优劣之分,也不存在谁更先进,谁更落后。直到如今,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依然没有停止进化。只不过进化带来的改变需要上万年甚至百万年才能体现出来,人类短暂的寿命还不足以感受这种变化。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