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美文 > 详细内容
前童古镇
发布时间:2015/1/18  阅读次数:3591  字体大小: 【】 【】【


                 前童镇,地处浙江省宁海县西南,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2.6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省旅游城镇。

  

  

                                                                  

  

  
景区介绍
       古镇位于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2007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当地童氏自南宋绍定年间在此定居后就勤耕好学。明初,童伯礼两次礼聘方孝孺讲学于石镜精舍,共同奠定了诗礼名家的基础。自此,遵循引水植树优化环境、耕读敦睦、训育后人的美德,历代人才辈出,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风范。这里还是辛亥革命浙江总指挥童葆喧的故里和台束革命根据地。可供游览的有职寺其居、明经宅、上堂屋、五福临门、好义堂、名宗祠等完好古宅和老街、民俗博物馆、鹿山、石镜山、孝女湖、柴万婴柏、徐霞客古游道等景观。

历史风情:
       古镇所在地前童建于南宋末年,官居迪功郎的始迁祖童潢,在一次游历中偶然发现这块“山环水绕、围而不塞、藏风得水”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从台州的黄岩迁徙到此,因居住在慧明寺前的名叫前童。明代大儒方孝孺曾两度在此教书育人、著书立说。        
       近代又成为两次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基地。辛亥革命时期,25岁的村民童保暄就担任浙江临时都督,是浙江废除帝制和反袁时的革命元勋;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一度是浙东行政公署所在地;解放战争,中共宁海县工委在此建立,是宁海的革命摇篮。
       近年来,前童又以其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筑保存完整而蜚声遐迩。白溪水缘渠入村挨户环流,家家连流水小桥,户户通卵石曲径。民宅、书院、祠堂各具风姿;老街、亭台、牌坊交相辉映,素有“浙东丽江”的美誉。还有千古名木、神奇药泉、《徐霞客游记》开篇地梁皇山等,为前童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前童古镇,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活色生色的乡村画,一段美轮美奂的江南 丝竹调。始建于宋末,盛于时清,至今仍保存有1300多间各式古建民居。走进那里“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八卦水系,流水哗哗,碧水幽幽,流遍家家户户,不似水乡,胜似水乡,是欣赏浙东民俗文化的好去处。不但是“浙江省旅游城镇”,也是“浙江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到前童,最好先去登鹿山顶。那儿可以俯瞰前童全貌。鹿山不高,因形似卧鹿而得名,当地则视为吉祥神山,世世代代严加守护。    
       与鹿山遥遥相对的塔山,虽然至今古塔无存,但两峰相峙,泽被前童,另有含意。民风醇厚的前童人给她们起了两个文绉绉的雅名:鹿阜斜辉和塔峰晓日。古镇,也就在这两座并不高大的山麓之间洋洋洒洒地铺展开来。    
       从鹿山顶隔溪南望,正前方便是石镜山。那儿因山中有一巨石,光滑如切,每逢雨天,水漫石面,光亮如镜,故名。山的脚下驻着一个小山村,村的东头,依然保存着挂有“正学遗风”匾额的“石镜精舍”,为明初的童伯礼所建,已有悠悠600余年。为开启文明,童伯礼拿出多年收藏的六经群书数千卷,聘请了当时为朝野推重的方孝孺前来讲学,课教子弟。方孝孺曾二度在精舍讲学,历时四年之多,与童伯礼共同奠定了儒乡基础。前童,仅明清两代荣赝秀才以上功名者202人,现代和当代又有教授、博士、留学生等400多人。  
       鹿山的北方,有座山峦层叠,神秘峻秀的梁皇山。那儿山色宜人,流水不绝,瀑潭棋布,古迹众多,梁皇寺、梁皇簪等佛教胜迹,在上海、台湾等地影响颇大,香客络绎。那儿不仅有“仙人塔”、“隐字石”、“方竹和紫竹同栽一山”、“小村36姓”四绝,还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宿营地。自古以来,都戴着浙东名山的桂冠,无论哪个版本的古地图,有宁海必有梁皇。  
       走进前童的卵石小径,路边是幽碧的流水,身旁是青砖墨瓦,镂棹雕棂,脚下是嵌图道地(天井),如若在谣雨霏霏的春日,更显出其曾经沧海的古朴与肃杀,也更能体味出古镇的纤丽和清幽!此刻,你一定很想成为峨冠博带的士人,抑或是裙衩飘扬的浣女,或者更想成为隐田园的隐士……

                                         

                                

古镇特色
       前童镇位于浙江省宁海西南。前童给我们更多的,是它那沧桑的、憔悴的美丽,最完美的宁静。
“回字”结构的八卦街巷  
       说到江南古镇,总不免要和小桥流水相连。似乎唯其如此,才相匹配。前童也是小桥流水人家,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景致。街径卵石铺就,屋基也大多为卵石垒成。街巷异常狭小,建筑异常密集,身处其中就如走迷宫一般。  
       村落按“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童姓祖先按照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引进村庄,潺潺溪水挨户环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净衣,家家连流水小桥,户户通卵石坦途。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苍凉中显现出昔日曾经的繁华。

完整的古建筑群  
       比起一些出名的古镇,前童还是未开发的古村落,走在幽深的巷子里你甚至有可能看到家养的猪,或是不经意掉下来的蜘蛛。也少了商品经济的侵袭而更好地保存了民风民俗。墙是因为沧桑而灰暗的墙,房是因为年久而灰暗的房。  
       老街两旁都是长板门面的店铺。紧邻老街是一幢幢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梁枋门窗上满是雕饰,精巧的跃鱼马头墙和脊塑墙花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据说级数越多,职位越高。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门柱上那两只活动的倒挂狮子,门墙上一对瓷盆中各饰有5只飞舞的蝙蝠,象征着五福临门。大祠堂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大厅有32根大圆柱,好比32颗象棋子,隐含全局一盘棋之意;每根柱子中间大,两头小,是典型的隋唐风格明式建筑。

活着的生动小镇  
       游客看到的是大量原住居民在这老房子里日复一日真实生活的画面。不论你在哪条街巷,只要面含微笑,你可以随意推开门进入宁静的四合院,有时也会碰到几个劳作的匠人,他们也并不与你答话,甚至不会抬头留意你是否将宅子里的东西顺手牵羊。是的,信赖别人也是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德。
       前童是一个活着的生动小镇。路边是幽碧的流水,身旁是青砖墨瓦,脚下是嵌图道地(天井),它们历经风吹日晒而古貌犹存。看那寂静屋檐上那些风中瑟瑟摇晃的野草枯茎,耳边仿佛传来远古的声息。  
       古镇的夜是真正的黑夜,只有寂静的古树,老宅院和隐约可闻的流水声,给人一种深沉的寂寥感。当古镇这纯洁的黑缠绕在我们的周围时,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光的内涵。徜徉在古镇漆黑的夜晚,正好去细细体验心灵净化的旅程。

古镇风土民情  
       到了前童,若能碰上那里的元宵文化旅游节,可谓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自明代中叶以来,每逢农历正月十一以后,前童的大街小巷,就会热闹起来,还有邻近的栅下、下叶等村的田户都从四面八方出集拢来,锣声鼓声,响彻云霄,传遍山野田园。这是前童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童濠,俗称“濠公老爷”。因为古代的前童水利条件极差,年成的丰歉,常常取决于天时。濠公一马光先,顷己所有,带领乡亲历尽艰辛,终于在白溪流中堵砩引水,灌入百渠千沟,包括古镇的“八卦水系”,都源自这项工程。后来,前童人就以户为单位分成若干护砩养渠小组,一年一轮换,直至今日。元宵纪念濠公的活动,也一直传了下来。  
       到了正月十四、十五两天,纪念活动进入高潮。四邻八乡的人们的人们携新带友,潮涌而至。古亭台闻、狮舞龙舞,互相交融,由龙旗引导,一路上鼓乐齐鸣,炮声震天,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万人空巷,长达数里的队伍浩浩荡荡走街过户、绕村跨溪,有条不紊。这样激动人心的热烈场面,古老纯朴的民风民情,若不亲临,很难猜想。  

                                         

                                

古镇集萃  
       前童的古宅太过密集,一一道来无异于遍数过江之鲫,只能择而述之、游之。

职思其居  
       建于清嘉庆年间,为清代举人童桂林三子童汝宽住宅。这里曾出过三位秀才。红条石门台上刻着“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家训。庭院为四合院二楼木结构,院内各房既有严格的老幼尊卑区划,又融融一堂,极富人情味。天井宽敞,用卵石铺砌的金钱状图案,蕴含“金钱铺地”之意。中堂中空无楼板,正壁上,当年的中举喜帖尚依稀可辨……

五福临门  
       建于嘉庆年间。左右对称、高耸入云的马头墙,俗称“五岳朝天”,不仅高峻险美,而且有防火挡风的功效。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其级数越多,就职位越高,势力越大。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群峰簪笏”、“清流映带”等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这些,表达了房主人求富贵盼高升的愿望。门柱上那两只倒挂狮子,或称“太师和少师”,表示事事如意,暗喻着老少之间的生气和乐趣。门楣上雕有“葵心向日”。门墙上一对瓷盆中各饰有五只飞舞的蝙蝠,象征着五福临门,这就是宅名的来历。

大祠堂  
       建于明洪武18年,系方孝孺亲自设计。占地1.2亩,平面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正门、戏台、天井、东西厢房及正厅,是封闭式的四合院。门口竖有2对长方形花岗石桓杆夹。祠内天井宽阔,大厅有32根大圆柱,好比32颗象棋子,隐含全局一盘棋之意。方孝孺题写的“诗礼名家”匾额高悬当中,点出了前童历史文化的深厚。厅内立有一块清道光三年的“祖训碑”,是前童先祖教育后代要“耕读传家”、“奉礼完课”的族训。西厢角楼的四柱呈八字形散开,上小下大,四角还有下垂的挡风板(滴水板),被专家赞为国内罕见的构造。这里是全族聚会、祭祀和庆典等活动的场所。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六区(宁波)专署的所在地。大祠堂已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童氏宗祠  
       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总平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正门、戏台、天井、东西二厢及正厅,是封闭的四合院。正厅仍保留了明代风格,而宗祠穿斗抬梁混合结构的木架、卧蚕型的雀替、圆鼓型的柱础、覆盆式的磉盘、五凤楼状的戏台,在中国较为罕见。这种建筑风格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因这里较为偏僻,所以明代还有所保留。它由名儒方孝孺亲自参与设计,西厢曾辟为方孝孺祠。

民俗博物馆
       原为童保暄叔父之宅,解放后改为粮仓,现在是第一个村级自筹资金建立的省级民俗博物馆。馆内布置了家具、服饰、灯具系列和陶罐、打火石、烟灯等日常用具500多件,展现了这一地区从古老向近现代发展的农村文明史。

八卦街巷  
       前童的小桥流水人家有着与众不同的景致。街径卵石铺就,屋基也大多为卵石垒成,街巷异常狭小,建筑异常密集。村落按“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童姓祖先按照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引进村庄,潺潺溪水挨户环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净衣,家家连流水小桥,户户通卵石坦途。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苍凉中藏匿着昔日曾有的繁华。    
       另外还有前童老街、惠民寺、石镜精舍、孝女湖、石镜山等多处风景名胜区。

                                                     

                                         

美食推荐
       饮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主食有大米、小麦、苞芦,杂以蕃薯、芋艿、洋艿、南瓜、羹豆等,一般人家早餐以干饭(米饭)为主,中晚餐以稀杂为主。
       常用的蔬菜有青菜萝卜、瓜蒲茄果、葱韭豆荚,常年菜有咸菜(冬春期间腌制)、酱油豆(用早豆煮熟后发酵制成)、咸冬瓜、咸花果,这些菜一般人家都要常备,以便长年佐餐享用。待客点心有鸡子茶、桂圆茶、炒面,内放鸡蛋、豆腐皮、鱼干、咸肉等浇头的汤面以及糯米园、肉麦饼、麦糊头等。  
       入席时,宴会佳肴至少是四冷八热,即四盆冷菜、八碗热菜,盆为平盆,碗为脚高、口宽、底浅的坦面碗。菜肴中鱼胶、肉圆必不可少,其他笋、贝、海鲜类也时常放上人们的餐桌,有时几十盘也不稀奇了。 特色食品包括前童豆腐、汤包、麦糊头、麻糍、麦饼、年糕、馒头。
       前童古镇的饮食有三宝,空心腐、汤包、豆腐干,美味无比,不可不尝。前童的豆腐味道尤其好,口味纯正且花样繁多,甚至可以做出一顿色香味俱全的豆腐宴来。其他美食还有麦糊头、麦饼、麻糍等。  

豆腐宴

                                

      被誉为“前童三宝”的豆腐、香干、空心腐,本是餐桌上常见之物,却令来到前童的游客无不为之倾倒。各种原因,除了“前童三宝”选用了本地独有的种植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有机早豆,所采用的是源自浙东大峡谷的一级水质,更有秘不传人的传统工艺,从而使前童豆腐白、嫩、滑、鲜、香;香干香滑细韧、结实耐嚼、回味无穷;空心腐色泽金黄、中空外结。更有千张、豆腐皮、烟熏豆腐、五香豆腐、豆腐包、豆腐泡等诸多品种,单是豆腐就能做起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豆腐宴。

鸡子茶  


                                         

      鸡子茶其实并没有茶叶,而是用鸡蛋或桂圆煮的。汤味清甜,鸡蛋与桂圆融和后不带有腥味~~

旅游攻略
  
                                         

       “时间不是绝对的,时间带着口音发言,每种文化都有一套独特的时间纹路。了解一个民族或者群体,就是了解他们看待时间的价值。”
       一位叫罗伯特.列文的美国人教会了我如何深入一个陌生的群体,了解他们与其他群体的差异,这对于沉醉于发掘中国古村落不同特点的我受益匪浅。  
       浙东宁海的前童镇,就是这样带有深邃时间纹路的古村落。  
       浙东山明水秀,风物清丽。《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就是“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30里,至梁隍山......”  
       按照我们的行程计算,这个“自宁海出西门,30里......”应该就是前童,因为前童八景中的“梁山鹤鸣”就是梁隍山,可徐霞客笔锋一转,走到天台山去了。对此,我们只能理解为千年古镇前童以前和现在一样不出名,一样闭塞。
       班车载着我们西去宁海县城半小时,就到了平地崛起的塔山和鹿山之间的前童。沿着卵石铺就的小径,我们步入前童古镇。古镇的建筑多为明代建筑和仿明代的清朝建筑,建筑的屋基也大多为卵石垒成,这使得整个古镇多出几分山野的气息。与众不同的是,古镇的街巷异常狭小,建筑异常密集,身处其中就如走迷宫一般。其实据前童史志记载,前童人口近万,九成姓童。童氏自南宋绍定六年(1228年)迁居到此,在此地相阴阳,度原湿,开草昧,展经纶,艰苦备尝。村落就是按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的。南街北街是外围,花桥街、石镜山路、双桥街为内围。村中老街、小巷布置有序,祠堂、水井、渠道错落其间。  

                                         

       我们莫辨南北东西,顺着“回”字形的街巷一一探访。渐渐的,我们发现自己面对的,就是一幅幅凝固的时间图画。知书达理的儒学理念是它的画布,沧桑、衰败、陈腐是它的笔调,所有绘画语言只表达一个内容——这是一个时间节奏极度放慢的人居环境。这幅图画只有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有,但是即使在虚拟的桃花源,时间价值也未曾如此虚掷。
       那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宅,门楼东倒西歪,窗棂支离破碎。院中不是荒草成片,就是垃圾成堆。猪圈紧挨着卧塌,不时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一些老宅已经很长时间没人居住了,青苔甚至爬上了楼梯和门窗。“欣所居”是古镇的著名建筑,却在前年毁于一场大火,仅剩门楼独木难支,摇摇欲坠,用一根烧焦的梁柱倚撑着,而院中的野草,早已长得过膝。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衰败、陈腐不是古镇的唯一。前童给我们更多的,是它贵族般的沧桑,是波德莱尔诗中残缺而令人心碎的美。这种沧桑的、憔悴的美丽,也许更令人心动.小桥流水宅”是前童最美之处,明代正德四年,前童人在村西拦阻白溪山洪,开五里水渠将清流引人村中。  
       村内地面缓缓东斜,故入村碧水流经家家户户,又从村东北泄出灌溉农田。前童的这条5里长、500年历史的水渠精华在上游,即花桥街的“小桥流水宅”这一段。因为流水来自山涧,花桥街的渠水清澈湍急,家家临水的乡民都在家门口挑出一块石板,既当桥又作埠,女人洗涮忙碌,孩童捉鱼摸虾,十分热闹。水渠的两边,是前童所有建筑特有的卵石,历经500年的冲刷,一个个光溜可鉴。沿水渠还建有拙朴的古桥,很短,仅一步即可跨过。古桥石条的棱角已被磨得滚圆,上有铭文,只是因为年代太过久远,不能分辨字迹。
       “明经堂”和“职思其居”是相邻的两处著名建筑,宅中居住的,都是数代相传的童家子孙。明经堂的始祖是一个做黄酒的老板,却在院中挂了块“敦伦凝道”的扁额,让人颇费思量。现在居住在老宅中的是两个堂兄弟,其中一个叫童衍方,我们问他““敦伦凝道”的含义,他摇头说自己也不知道,只晓得先祖造这间宅子时就有了,迄今已有180年的历史,上面的金字还是当初描的,至今不褪色。在明经堂中,还有一个雕花大床,童衍方告诉我们,这床有120年历史。雕花大床上刻有三国、八仙的故事,细节传神,制作豪奢,所有雕像都镀金镶玉,在黑暗中发出高贵的光芒。

上一篇:音乐博物馆--小精灵 下一篇:西递村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