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回眸 > 详细内容
乌克兰往事:土耳其后宫曾充斥绑来的乌克兰性奴
发布时间:2022/6/3  阅读次数:3612  字体大小: 【】 【】【

动荡的时局和低迷的经济下,乌克兰姑娘都特别喜欢去国外捞金,而且颇受欢迎。

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约65%的乌克兰成年女性有移民愿望。

她们的理想目的地以欧洲为主,此外,就是隔着黑海相望的土耳其了。

这点上,乌克兰和俄罗斯,还是相当有共性的,这两国的女孩们,都很青睐土耳其男人。

那边,土耳其男人,同样很喜欢来两地“猎艳”。

当然,也有诚心想去黑海对面找媳妇,回来认真过日子的土耳其老汉。

即便,多数时候,双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宗教隔阂(土耳其人主体为穆斯林,但也有少量的东正教徒和天主教徒)。

不过,要是再往前追溯几百年,你就会发现,这黑海两岸的“人口交流”,可谓是源远流长,甚至能说得上是,祖祖辈辈的惦记了。

斯拉夫女奴与水烟,Vittorio Rappini

只是,那时候,乌克兰大姑娘,可不是自愿去的土耳其;而土耳其人则正忙着开疆拓土,也没有空直接过来上手抓人。

两者之间,隔着一个“中间商”——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人贩子。

这里,有必要先简单捋顺一下克里米亚的历史。

如今很多人认为克里米亚的原住民是乌克兰人。其实很早前,这是鞑靼人的地盘,叫做克里米亚汗国。

1783年,在第五次俄土战争后,俄罗斯占领了依附奥斯曼帝国的克里米亚汗国,并将其并入了帝国的行政区划。这以后,大部分鞑靼人跑到了土耳其,剩下的则遭遇了强制同化和两轮民族大换血,如今已经沦落为了克里米亚的“少数民族”;

再到1954年,为了庆祝“俄乌合并300周年”,由赫鲁晓夫提议,克里米亚被当成庆祝“基辅罗斯兄弟团结一致”的礼物,从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手中转给了另一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再然后,就是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

从1430年正式建国,到1783年被划归沙俄疆域,鞑靼人曾统治了克里米亚半岛三个多世纪。

如今,在克里米亚古城巴赫奇萨赖,这个曾经的汗国都城,仍旧能品出一丝丝的穆斯林风情。

巴赫奇萨赖的克里米亚汗国宫殿遗址

不同于大多数带着斯拉夫色彩的乌克兰地名,巴赫奇萨赖,取自波斯语的“花园宫殿”之意。

在这里的老城区,山谷间狭窄的小道、云层下耸立的清真寺宣礼塔、果林中红瓦石墙的房子绘着伊斯兰风格的花纹....要不是隔壁街区矗立着的一排排苏联时代的“赫鲁晓夫楼”,你乍一看,很容易产生一种置身于土耳其小镇的感觉。

如今的巴赫奇萨赖

普希金的著名诗篇《巴赫奇萨赖的泪泉》,描写的就是一段克里米亚汗国的宫斗故事。

暴君吉列伊汗掳获并疯狂爱上了一位美丽的波兰郡主。

但没多久,可汗的宠妃却因为嫉妒暗中弄死了郡主。

吉列伊汗整个人马上就垮了,悲痛之余,命人修建了传说中的“泪泉”——日夜潺潺的泉水象征着他悲伤的泪水。

到了苏联时代,《巴赫奇萨赖的泪泉》被改编成了芭蕾舞,并传到了西方,成了一个世界经典芭蕾舞曲目。

典芭蕾舞剧《泪泉》,可以看到背景演员的服饰,很像土耳其人

这个克里米亚汗国,在血缘和宗教上,跟隔黑海对岸的土耳其很有共同语言。

而且,他们还共同“经营”着一个“产业链”——绑架贩卖东斯拉夫奴隶。

这被克里米亚鞑靼人当成了一个重要的“创收”项目,甚至上升为了“国策”——在他们看来,相比农耕或者游牧经济,人口绑架,简直堪称“投资少、见效快、产出高”。

况且,这时的克里米亚半岛,自然环境并不适合发展农业。

克里米亚半岛虽然滨海,但由于克里米亚山脉的阻挡,气候干旱少雨。

因此,干旱缺水一直困扰着当地的生产生活。

1954年,克里米亚被划归给乌克兰后,按照莫斯科中央的指示,从第聂伯河引水,修建了克里米亚运河,解决了用水问题。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后,乌克兰截断了运河,直到今年俄军打下了赫尔松,这才恢复供水。

好了,咱们再说回克里米亚汗国。

那时,鞑靼人和土耳其人“交易”最多的,当属乌克兰人,特别是美貌的乌克兰大姑娘。

客观看,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乌克兰并非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而更像是一个地理概念,他们不是被波兰-立陶宛人统治,就是被沙俄控制,东西两地很多认识都是割裂的。

期间,乌克兰人也曾奋起抗争,但战争并没有帮他们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让自己的实力大衰,内讧不断。

就这样,乌克兰人悲催地沦为了鞑靼人的霸凌对象。

克里米亚的上层鞑靼人,信仰伊斯兰教,民俗和土耳其人很接近

所以,当年的鞑靼人贩子,可不是什么“拐卖妇女”,而是,冲上来直接抢!

16世纪的乌克兰民谣,曾记录下了当年的情形:

火焰在河岸边燃烧,鞑靼人在分配他们的俘虏,我们的村子被烧了,所有的财产被洗劫了,老妈妈被杀了,我的心上人被抓走卖到了大海的那一边。

对于少数来自富裕家庭的乌克兰人,鞑靼人会以勒索的形式,逼他们的家人赎回。

但更多的青壮年男女,则直接沦为了鞑靼人的奴隶。

鞑靼人在进行奴隶交易

其中的一些,被鞑靼奴隶主所奴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干活,离家不算太远。

除了自用以外,鞑靼人更会将他们卖给职业人贩子(也多是鞑靼人),再由人贩子拉到卡法城的奴隶市场上进行拍卖,转手卖给土耳其人贩子——第二道“中间商”。

对岸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则一直是克里米亚汗国奴隶贸易最大的买主和老客户。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克里米亚汗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奴隶交易,已经形成了一套产业链。土耳其人享有很多VIP特权,比如~优先挑选,满减、买赠活动.....经常是以“团购”的形式,一买就买上满满一船。

根据卡法城的税收记录,仅在1500年到1650年间的一百五十年里,就有一百多万信仰东正教的斯拉夫人(大多数为乌克兰人)被卖往奥斯曼帝国境内各处大大小小的奴隶市场,占克里米亚汗国奴隶总“出口”总量的70%以上。

16世纪的卡法城

这些乌克兰奴隶,除了咱们熟悉的土耳其苏丹后宫的女人,还有大量青壮年男性。

他们中的很多,被土耳其人买回后从事各种生产劳动,或者接受一些专业技术培训。

一些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赎身,成为自由人。还有不少人,为了融入社会,减少歧视,往往会选择皈依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

对于那些看起来外形不错的斯拉夫少年,他们则会被卖到帝国后宫。

壮实机灵又勇敢的,被编入近卫军,混得好的,也能做到高官。

土耳其电视剧中的近卫军兵变。到了帝国后期,近卫军甚至一度能操纵苏丹的废立

而一些身材苗条,长相标致的,则被“培养”成为苏丹的男宠,授予类似玫瑰、风信子、水仙等土耳其女孩的名字;

或者,被不幸“改造”成为太监。

不过,苏丹的后宫,还是更爱用黑人太监。至于原因嘛,大家都懂的。

相对男性来说,以乌克兰人为主的斯拉夫姑娘更受欢迎。

这些女孩们会经历数轮筛选,最佳的,被苏丹的后宫高价买走,或者充入帕夏(总督等高级官员)的豪宅。

如果斯拉夫女奴没有被贵族挑中,那么她们就要迎来比较悲惨的境遇了。

挑剩下的斯拉夫女奴会被拉到帝国的奴隶市场进行拍卖,依照“成色”明码标价。

她的处境毫无尊严,有时候,甚至要被扒下衣服,以半裸或者全裸的状态,任人上前观赏端详,讨价还价。

1800年代的伊斯坦布尔奴隶市场

她们中的容貌不错的,会被富商买下作为玩物,供自己和客人们“使用”。

再次的,则用作女仆,并安排他们和男性奴隶进行婚配,以生育更多奴隶,扩充自己的“资产”。

与此同时,大量色情行业经营者,也向来属于奴隶市场的大客户。

在那段岁月中,帝国境内的大小风月场里,妖娆地跳着土耳其肚皮舞的,很多都是乌克兰姑娘。

巴尔干的肚皮舞舞者

有时候,对于那些原本就是卑微的农奴或赤贫农民的斯拉夫人来说,他们被奥斯曼人奴役后,生活竟然比在老家时要好得多,姑娘们不但能顿顿吃上饱饭,混好了,还能穿金带银,过上衣食无忧,有人伺候的富裕生活。

因此,在一些人眼中,虽然背井离乡让人心痛,但长远看,也不见得是件坏事。

以至于当年的乌克兰民谣里,有这样的话:

嫁给苏丹为妻,佳肴不重样,丝绸钻石数不清,风光日子过不完~

老实说,这个民谣,也不全是幻想。

比如,下图这位,是整个奥斯曼帝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跟苏丹公开结婚,并以皇后身份和苏丹高调双出双入的后宫女子——许蕾姆苏丹娜。

“琴瑟和鸣”和许蕾姆与苏莱曼大帝

她就是个被鞑靼人绑架贩卖的乌克兰人。

乌克兰人都以她为傲,这是以许蕾姆为主题的乌克兰邮票

跟咱们熟悉的东亚宫廷不同,奥斯苏丹不设正宫娘娘,后宫的女人大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女奴,起点都一样,家庭背景全部忽略,苏丹她们不给专门排座次。

甚至,连生下继承者的女奴也都没有名分,即便她们做到了苏丹皇太后,成为了现任苏丹的母亲,与苏丹父亲之间,也并没有实质的婚姻关系。

但凡事总有例外——这就是前面说的乌克兰姑娘,许蕾姆苏丹娜。

许蕾姆苏丹娜流传下来的画像

她原名叫做亚历山德拉,是宰相易卜拉欣从鞑靼人贩子手中买下,献给苏丹苏莱曼大帝的“礼物”。

按照土耳其电视剧《宏伟世纪》第一季中的演绎,这位姑娘最开始的时候,非常不服,甚至还尝试过自杀。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她改变了人生态度,主动学习土耳其语、《古兰经》,还卖力气地不断用艳舞来吸引苏丹的注意,让苏丹亲自给她取了个土耳其名字——许蕾姆,意为“爱笑的姑娘”....这里省略2000字。后来,苏莱曼大帝顶住压力,打破祖制,公开和她结婚,赋予她苏丹皇后的正式名分。

土耳其剧《宏伟世纪》第一季中的许蕾姆苏丹娜,演员虽然是个土耳其人,但很有东欧美女的感觉,比较贴近原型

而且,从这位乌克兰人起,奥斯曼帝国开启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后宫女主治国时代。

那么,这些出身贫苦的乌克兰姑娘们,一旦“有幸”选入苏丹后宫,就能从此吃香喝辣,飞黄腾达,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吗?

西方的诗人们,总爱将她们比作“笼中的金丝雀”。但其实,苏丹的后宫女子们,远不是失去了自由那么简单,她们的宫斗,是真的要命的!

《宏伟世纪》第二季中的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后宫,看眼神,这些女人也个个不好惹

按照“祖制”,苏丹的接班人要通过开放式的竞争产生。

但因为王子们的老妈都是女奴身份,没有外戚帮衬,这个竞争,就特别看重他们自身的努力。

而且,王子们确实也非常有必要玩命地努力进取。因为,按照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的那位)立下的“祖制”——没能竞争上位的王子,就得死!

所谓的Fratricide,就是一句简单又残酷的话——“我死后,我的儿子中无论谁继承了苏丹皇位,为了秩序的考虑,都必须把他的兄弟处死。今后的世代苏丹将按此执行。”

随后的两个多世纪,这个Fratricide制度一直被奥斯曼帝国认真执行——苏丹登基之日,就是他的同胞兄弟、大小侄子们提前见真主的日子,甚至在某些极端的环境中,新苏丹连自己的姐妹和侄女、外甥女都不会放过。

比如,1595年,苏丹穆罕默德三世登基的时候,一天之内,他的19位兄弟、20个姐妹全部被处死,此外还有老苏丹的几个孙子、孙女以及若干怀孕的宫女.....

穆罕默德三世这位残酷的爸爸,为了保证自己“看好”的二儿子艾哈迈德能顺利即位,甚至提前弄死了其他的亲生儿子。

他的亲奶奶,就是前面说的,那位乌克兰的许蕾姆苏丹娜。

当年,在许蕾姆苏丹娜的运作下,原本子嗣众多的苏丹苏莱曼,亲自弄死了其他儿子,只留下了和许蕾姆苏丹娜所生的两子一女。

《宏伟世纪》第一季中的许蕾姆和情敌居尔巴哈尔苏丹娜,历史上,这对居尔巴哈尔苏丹娜母子的结局非常惨烈

其实,相比两个儿子,苏丹苏莱曼其实更看好自己和许蕾姆唯一的女儿,奥斯曼公主,米赫里玛苏丹娜。

这位有1/2乌克兰血统的奥斯曼公主也是个猛人。

亲妈许蕾姆苏丹娜苏丹娜去世后,她成了老爸苏莱曼大帝的助理和顾问。苏莱曼出征马耳他时,就由这位公主坐镇伊斯坦布尔,主持后方工作。

米赫里玛苏丹娜

Fratricide这个残忍制度在实施了150多年后,被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终止。从17世纪开始,王子们不会再因为竞争上岗失败而被送去提前见真主,而是被软禁起来学习各种“经典”,作为备胎续命。

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和他的希腊宠妃安娜斯塔西娅,即后来的柯塞姆苏丹娜

但苏丹的后宫宫斗,却从未消停过,直到20世纪20年代,帝国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这数百年间,也不知有多少乌克兰女子,在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奥斯曼贵族富商的豪宅中“升级打怪”....优渥的物质生活之余,也不知她们是否还会想起,日益模糊的记忆中,黑海那头,自己老家的样子....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